精选弗洛伊德性学三论100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03-26 00:31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一)

1、我认为,诸如此类及其他许多类似的意见倒没有什么错误,只是尚不能充分地解释神经(质)障碍(nervousdisturbances)的详情,更忽视了病因学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不去考虑神经质的不确定的形式,而是考虑神经(质)疾患的具体表现,我们就会发现,正是施加于文明人(或阶层)的“文明的”性道德对性生活的压制而导致了神经症的产生。

2、通常认为心理因素在性变态者的性本能转变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3、现在它已经成为当代西方最流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也是哲学上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主要渊源,还是文学艺术和美学上超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思潮支柱之一。

4、没有一个没有理智的人,能够接受理智。——《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5、(重返弗洛伊德)《性欲三论》首次研读回顾(附下期预告)

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6-1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7、精神神经症的性本能展示了我们所研究过的所有变异,包括正常与变态性生活的变异。

8、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是独一无二的性学理论的经典。它不但是变态心理学学者们的瑰宝,而且,由于它对人性发展作了有系统和完整的探讨,也是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一般知识分子所不可不读的名著。

9、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10、弗洛伊德发现幼儿性欲的时间

11、其中的很多理论依然适用于当代社会。

12、《杀死比尔2》中的大卫·卡拉丁和乌玛·瑟曼

13、在过去,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疾病和精神遗传。这个认知是错误的,同性恋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异常,而是正常性取向的一种,因此不少国家在大力保护同性恋者的权益,包括同性恋婚姻。

14、(1)“爱”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15、Libido:力比多,性冲动/性欲/原欲/性本能

16、所有这些无法避免、非人所愿的后果均是由禁欲造成的,它彻底瓦解了婚姻的基础。文明的性道德认为,婚姻是满足性冲动的唯一目的。手淫或其他性变态,使男人习惯了不正常的性满足,从而降低了婚后性能量的发挥;同样,为保贞操而借助相似方式的女人,必然对婚后的正常性交表示冷淡。双方若以很低的性能力进入婚姻,那么瓦解起来也就比什么都快。男人的性能力低下,令女人无法满足;强烈的性经验本可以使女人由教育形成的性冷淡得到克服,然而她却依然冷淡下去。这样的夫妻比健康的夫妻也更难施行避孕,因为性能低下的丈夫很难适应避孕工具。其结果是,性交由于一次次令夫妻陷于尴尬的境地而不得不放弃,这样婚姻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

17、《性学三论》是弗洛伊德对人性了解最具创意、最永恒的贡献之其革命性与重要性足与《梦的解析》等量齐观。在本书中弗氏道出了对人性与人类行为动机的主要看法。第一篇:《性变态》详论性错乱、及心理症患者的性冲动。第二篇:《幼儿性欲》详细分析幼年儿性的性欲来源、目的及其表达方式。第三篇:《青春期的改变》包含弗氏著名的原欲理论。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是独一无二的性学理论的经典。它不但是变态心理学学者们的瑰宝,而且,由于它对人性发展作了有系统和完整的探讨,也是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一般知识分子所不可不读的名著。《爱情心理学》包含三篇文章,其中对男人恋爱的畸形心理,性无能的原因,以及处女的谜样的含意,都有极精辟的分析,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8、在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存在一种与性相关的心理能量,称其为力比多,性是人与生俱来的。)

19、THREEESSAYSONTHETHEORYOFSEXUALITYFreud1905

20、这本《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实质上是弗洛伊德很多篇性学文章的合集,其中包括了他最具有创造性文章《性学三论》以及《爱情心理学》和《道德文明和现代人的焦虑》等,他在这些当中运用了精神分析法观察,并选择材料和组织内容,对人类性欲的本质和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创建了自己的性心理发展模型,阐明了他对于人性与人类性行为的核心观点——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类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支配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是人类取得一切成功的源泉——即所谓的泛性论,各种心理疾病的推动力量都以“性”本能为根基,一切从性谈起,一切归结于性......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二)

1、《梦的解析》、《性学三论》,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除了《梦的解析》外最具有创造性和最重要的就是《性学三论》了,它揭示的性本质,开创了人类知识的一个全新领域。

2、接触弗洛伊德的作品,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老师教我们“精神分析法”。不过,作为一个学五渣,我确实没有好好学习“精神分析法”,对《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梦的解析》,也不过是偶尔翻了一下,并没有深入了解。不过,弗洛伊德这个人的名字,算是记住了。

3、对性对象的过高评价(内心对性对象的评价不仅限于生殖器官,而是扩展到整个身体或心理层面);口唇粘膜的性用途(将嘴当作性器官使用);肛门的性用途;身体其他部位的作用;不适宜的性对象代替物——恋物癖。

4、这个问题你要问弗洛伊德本人了,不过作为现代人你可以选择赞同他的观点或者不赞同,现代心理学不就否定了他认为人类本能是性本能的观点吗。

5、遗忘与压抑“那些被遗忘的印象,仍然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留下深刻痕迹,甚至决定了未来的发展”。

6、口唇期(0到18个月) 在这一阶段口,唇,舌是动情区 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

7、精神神经症常伴有明显的性倒错,此时,同性恋的情感趋向完全压制。

8、(4)当代西方社会中爱的蜕变:如果说爱是人们成熟的富有创造性的性格所具有的一种能力,那显然人们无论生活在何种社会,其爱的能力将取决于他们所在社会的文化对普遍社会成员的性格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将爱当作相互的性欲满足,以及将爱当作‘同舟共济’和逃避孤独的‘避风港’这是现代西方社会最为常见的两种爱的蜕变形式,是社会化的病态爱情。”他尖锐地指出: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全部本能欲望如能得到毫无压抑的充分满足,人就可以获得精神健康和幸福。但是,临床病例显然表明,那些致力于追求无拘无束的性欲满足的男性和女性,不但没有得到幸福,而且还得常常承受严重的神经质冲突或神经症状的痛苦。

9、弗洛伊德概念的纵向演变

10、针对幼儿性欲的表现形式,弗洛伊德提到了儿童在追问与性有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孩子从哪里来?爸爸妈妈在其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以各种方式不断上演,它们可以让我们对儿童就性这个主题形成的特殊理论有所管窥。比如,儿童相信不同的性别都源于唯一的生殖器官,即男孩有阴茎,而女孩的已被剥夺。其他儿童性理论则涉及他们对于出生的看法(婴儿也是像排粪那样被生下来吗?诸如此类)或者父母之间的两性关系(通过接吻受精、施虐怀孕等)。然而,不论儿童在意识层面的幻想何等离奇,它们在本质上都反映了幼儿性欲的无意识组织以及他们所假想的自己与周围亲人关系建立的方式。

11、性变态是先天决定还是后天出现仍存在争议,性变态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先天因素,弗洛伊德假设包含所有性变态萌芽的体质只会显示在小孩身上,即便展现出较小的强度,但任何本能都可能浮现出来。

12、我认为同性恋与异性恋最终的分歧应是根源于人类的生殖欲望上,生殖繁衍是一种生物责任,不婚不孕或易性癖(在LGBT亚文化中也类似于跨性别者Transgender)是个人权利,但无法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趋势。作为一个直男的观点是:我们在肯定适当限度内的性变异时也不能把它标榜为一种过度的自我解放,我会认可,但不会用公开支持的方式来展现自己价值观的多元和宽容。而且在一些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易性癖往往确实是童年生活受到压抑、迫害的产物,比如:阿莫多瓦的《不良教育》、园子温的《神秘马戏团》。

13、在亲子关系、幼儿教育方面也有许多需要我们去关注的细节。如果你从来都不知道这些知识,你可能随时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养育孩子,造成终身的遗憾。比如说,在中国的养育方式里面,不允许婴幼儿吸手指就极有可能阻挠孩子在口腔欲期获得性满足。

14、在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这本书中,弗洛伊德认为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病态,在同性恋者身上,看不到任何功能衰减的迹象,甚至他们还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超高的智商。在性与发展的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同性恋是性心理发展的表现,尤其是在3~5岁产生恋父或恋母情结的时候,如果他们没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就有可能产生性欲倒错,比如孩子在这一时间与母亲的关系非常亲密,而缺乏父亲的陪伴,他就有可能找一个类似父亲角色的同性来做自己的性伴侣。

15、快感区:在特定的刺激下,能够使人获得一定快感的皮肤或者黏膜。这里,特定的刺激就是部分性冲动的刺激。

16、食色性也。其实性和吃一样对于人类来说是再普通、再常见不过的生理需求。性和吃让人类得以繁衍生息。弗洛伊德用科学的视角给我们详细地描述了人从出生到成年的过程中,在性方面特征的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说明人的性的成长。

17、生殖期(青春期到成长) 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

18、适中:性学三论 梦的解析

19、肛欲期——肛门区孩子们是怎么想“我是从哪里来的”?“在幼儿的性认识中,孩子是吃了东西之后怀上的,之后会通过肠道排出来。”

20、在其19世纪90年代的著作中,弗洛伊德猜测童年的性因素或许是引起癔病症状的原因。此外,他还认为只有在遭遇成人诱奸之后,儿童的性欲才会过早地被唤醒。然而,当他在1897年从自我分析之中发现俄狄浦斯情结后,便得出结论认为性冲动不仅在所有儿童身上出现得很早,而且还明显独立存在于第三方的刺激之外。1899年,弗洛伊德向弗利斯宣布,他的下一部作品将探讨性理论,且他“正在等待能将所有收集材料点燃的火花。”(《致威廉•弗利斯的信件》,1900年1月12日,第126封)当时,弗洛伊德在承认幼儿性欲的普遍性并开展此研究项目时,内心肯定克服了诸多抵抗,因为期间他同时也在撰写于1905年发表的《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三)

1、《性学三论》主要研究人类性欲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这是弗洛伊德继《梦的解析》之后对人性探讨中最富创见和最永恒的贡献之一。

2、正确答案:AD解析:《性学三论》(1905年)、《精神分析引论》(1910年)都是弗洛伊德早期的代表作,《精神分析引论》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的《过失心理学》、《梦》、《神经病通论》的演讲录合编而成。《性学三论》由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变化三篇论文组成。

3、考虑到性本能的进化特点,我们可将文明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性本能完全与生育无关而自由活动;第二阶段,除了生育之外其他的性本能均受到压制;在第三阶段,生育变成了“合法”的性目标。今日“文明的”性道德反映的就是第三阶段的特点。

4、性倒错者的行为类型分为:完全的性倒错者(性取向为同性,具有先天性,在人生中未出现过其他的性冲动取向);两栖的性倒错者(性对象无专一的性别取向);偶然的性倒错者(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导致取向改变,但很难说明是具有先天性还是后天习得)。

5、1913年,在《图腾与禁忌》中,弗洛伊德竭力去阐明俄狄浦斯情结的普遍性,尤其是它在每个人的性格塑造中所发挥的建构作用。在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时,他提出子嗣们联合起来谋杀原始部落父亲的假设,其中儿子意欲征服并占有女性。在弗洛伊德看来,这种原始罪恶通过种系发生一代又一代的传递,而与这种原初谋杀相关的负罪感就在每个人身上以俄狄浦斯情结表现了出来。

6、“......孩子们总是最倾向于将最亲近的人作为性对像。...随着性成熟期的延后,孩子们仍有足够时间在正常的性阻碍之外再设立一道乱伦的防线,将自己所爱的血亲排除在对象选择的范围之外。......对于进入成熟期的青年人来说,他们的性生活......只能在...幻想中落地生根。在这些幻想中,幼儿时期的倾向仍会再次出现,并加上了生理上的性成分。这些倾向中,最重要的仍是孩子对父母的性冲动。...彻底地克服和摒弃这种乱伦的幻想,也就意味着孩子们终于从父母的权威之下脱离开来了,这可谓是青春期最重要、但也最为沉重的精神成就。”

7、我坚信人类文明是以牺牲原始的本能为代价而创造出来的。——《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8、——xingxuesanlun——

9、新目的的出现(例如受到某种阻碍,性本能发生变化);

10、Trieb/drive/instinct:本能/驱力

11、我个人倒是认为,不管弗洛伊德说得在不在理,太过于看重一个“膜”,并以此来对人和事做出评判,总是不那么公平的。

12、(重返弗洛伊德)今天仍读弗洛伊德?|《读懂弗洛伊德》研讨招募

13、施虐狂和受虐狂(sadism&masochism)。虐待狂一般包含两方面含义:主体只是对性对象抱有一种主动的或者暴力的态度;性满足感完全来自对性对象的羞辱和虐待。严格来讲,后一种极端例子才称得上变态。受虐狂包含了指向性生活和性对象的任何被动态度,极端例子是主体的满足感在于忍受性对象对其进行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14、另一个是“性目的”(sexualaim),即驱动性行为的性本能。

15、“由于精神病人对性爱持有抵触的态度,在潜意识中寻找性对象就成了他们全部或绝大部分性行为。那些对情爱无限憧憬,却又害怕性生活的现实要求的女孩,一方面不自觉地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无性之爱,另一方面则将她们的原欲/性冲动掩藏在一股她们无需为此感到自责的真情之后,她们的做法,就是不为青春期所动,终生坚持着幼儿时期对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爱恋......她们对自己血亲的感情,就是最普遍意义上的爱恋,她们潜意识的想法,将通过她们的症状...显现出来”

16、伊莎贝尔·于佩尔在《钢琴教师》中入木三分的演出,是女性性心理变态的绝佳范例

17、③尊重。关怀他人,使其能发展自己,敞亮自己,这即是尊重。尊重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尊重非为恐惧或敬畏。

18、俄狄浦斯情结的完整形式:迟来的发现

19、乍看起来,这一特征虽为癔症的明显特征,但却常为它的另一结构特征所掩盖,那就是性本能的过分发展。然而,精神分析通过将两者的对立揭示出来——被夸大的性渴求和对性欲的过分逃避,并以此澄清令人费解的二者之间的矛盾。

20、然而弗洛伊德始终认为自己的研究就是在追求真理,通过回忆,我在高中时代时读彼得盖伊所写的弗洛伊德传记,和这本性学三论,带给我不一样的心理体验,也许是出于自己学识太浅薄的原因,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让我即抗拒又难以理性驳斥并推翻,所以我想从新思考,或许这些理论也许真的就是真理,当然这需要一遍又一遍的把弗洛伊德的书籍啃来啃去是必然的,甚至到最后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我就是喜欢这个过程让我自己能够感受的一切体验,让我觉得为之所值。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四)

1、(重返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关于性欲理论的三篇论文8月3日始

2、许多性行为异常(Deviations)都与这两者有关。

3、而精神神经症,与遗传的关系较为明显,但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不过,精神分析,作为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使我们认识到,这些疾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等)是心因性的(psychogenic),源于潜意识(压抑了的)观念化情结(ideationalcomplexes)的活动。这种方法同样使我们知道,一般而言,这些潜意识情结具有性的内容,它们源于人未被满足的性需要,代表着一种替代性满足(substitutivesatisfaction)。因此,我们应当将破坏性生活、压制性活动、歪曲性目标的因素视为精神神经症的病因学原因。

4、各位朋友们,周末愉快。

5、幼儿失忆—自体性欲—双性恋—对象选择—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女孩)性心理发展—依附—对象—完整客体、部分客体—性倒错—性变态多样化—冲动—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阳具期、生殖期—儿童性理论—性敏感区

6、起初,在弗洛伊德发现俄狄浦斯情结的简单形式(又称正向俄狄浦斯情结)后,他对这个情结在男孩性心理发展中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描述。当男孩将母亲视为第一个情感对象时,便想独自占有;不过在他三四岁时,他对母亲的爱恋开始与父亲发生冲突,于是他开始仇恨父亲。同时,由于男孩对母亲表现出乱伦欲望,并对父亲心存仇恨,于是害怕父亲会阉割他——将他的阴茎割掉。在这种阉割威胁造成的焦虑之下,男孩最终在潜伏期放弃了占有母亲的乱伦欲望。

7、放弃这,与你们相约的周末。

8、幼儿性欲的发现——革命与非议

9、1927年,弗洛伊德出版了《幻觉未来》。193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文明及其缺憾》,这本书所讨论的主题就是文明人的不幸。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们最大的幸福感来自我们的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欲望的直接满足。可是文明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求我们放弃这种满足,而以文化活动取代之。文明是人类的保护者、施恩者,同时文明要人们以不幸甚至是神经病作为其受益的代价。这本书是弗洛伊德著作中最引起争议的一部,其后,许多思想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0、进食障碍:“既然通过口唇活动的进食过程能够使人产生性满足,那么进食障碍就可能是由口腔的性干扰引起的。”

11、同性恋和双性恋都属于性取向,人的性取向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泛性恋和无性之分,虽然大多数人是异性恋,但非异性恋的性取向并不罕见,美国CDC的一项研究,同性恋的比例为6%。双性恋的比例为0.7%,而民调发现非异性恋的比例接近5%。

12、任何宗教,即使是自称为博爱的宗教,对于那些不属于它的人们,也一定是冷酷无情的。

13、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德语文学最高荣誉歌德奖获奖者

14、现代社会,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已经在不断增长。我们需要一些知识去自助,自救,去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们。让我们都能健康自然地生活。

15、文明要求的苛刻及禁欲的困难,使得异性间的性交成了禁欲的焦点,其他的性活动却受了恩惠,这可叫做“一半清醒一半糊涂”。由于正常的性交受到了道德的严厉摧残,加之出于卫生的考虑害怕传染,异性间倒错的性交,即取代性器的其他部位的性活动,无疑会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此类行为,绝不能像对待爱情关系中的性目标一样,认为是毫无害处的。从伦理上讲这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将两个人之间的爱情关系降低为一种随随便便的游戏,既不富冒险性,也没有精神的渗透参与。正常性生活出现困难所导致的另一恶果便是同性恋的增多。同性恋,除了由于生理的原因或童年的影响之外,大部分都是在成年后发生的。力比多主流的受阻导致它寻求旁门左道的发泄,即同性恋。

16、俄狄浦斯情结:概念发现的相继阶段

17、收到预约编码,视为预约成功。一个预约编码一人进馆,截图无效,特此敬告。

18、“所有的身体部位都能成为快感区”也是弗洛伊德对性学思想史的贡献,他尤其强调口腔粘膜、肛门粘膜作为性器官的扩大化,我想要不是鼻腔有窒息的风险,恐怕也会被人类开发成性器官,但这种窒息带来的快感也恰恰成为了异常性行为的危险方式。

19、没有所谓玩笑,所有的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弗洛伊德之性学经典》

20、链接:https://pan.baidu.com/s/197e5I5O74fkzTdGSsEQW4w密码:8sj3书名: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五)

1、(弗洛伊德提出的原欲理论是说

2、第二篇标题:幼儿性欲/幼儿性冲动DieinfantileSexualität

3、最新研究表面,天生恋童癖者大脑中的“白质”异于常人,其他还存在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致病原因。对于恋兽癖,智力缺陷或意识障碍常是基础性因素,当然,也存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4、如果我们在潜意识中发现一种能与其对立面匹对而存的本能,其对立的本能必然也在活动。这就是说,每一个主动型性变态表现都有一种被动表现相对而伴:潜意识中的裸露癖同时也是窥视癖;受施虐冲动压抑的人,在决定其症状的因素中必然也存在受虐倾向的根源。我们在此阐述的和我们在“主动型”性变态中所发现的完全一致,这的确引人注目。但在实际的症状中,对立的倾向中只有一方占据主导地位。

5、口欲的/同类相食的性组织肛欲的/施虐性的性组织

6、二要专一。因为当代美国的文化“总是引向一种见异思迁和朝三暮四的生活方式,这是其他社会很难与之相比的。”“人成了贪婪的消费者,渴望着随时去吞噬一切——图画、酒、知识等。”这样一来,“专一”就难能可贵了。

7、优美的比喻“力比多就像一条滔滔不绝的河流,一旦主河床堵塞,便只能在干涸的支流那儿寻求捷径。”“当性冲动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得以满足、抵消,就只能另辟蹊径,以变态的方式将性能量释放出来。”“经过潜伏期的压抑作用之后,在幼儿期性对象的选择中,性目标变得不那么重要,性体验就像是一股涓涓细流,缓缓而行。到了青春期的对象选择,必须放弃幼儿期的对象,掀起一股感性的浪潮以重新开始。通过精神分析,会发现青春期这股柔情、尊敬和崇拜的浪潮背后,隐藏的是幼儿时期部分性冲动。”在青春期,“两股指向性对象和性目标的力量相互碰撞,(一股是涓涓细流,一股负载着情感的浪潮),终于汇合到了一起......正常的性生活得以形成。”

8、“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

9、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

10、性目的直接受快感区控制。

11、被许诺的合法的性满足可否对其他性满足做出补偿?

12、当时的学术界大多以“性倒错”命名同性恋,自同性恋逐渐被正名以后,现代社会将性倒错归为一种精神症状,能够成为导致同性恋发生的部分或主要原因,而非同性恋的代名词。

13、现在我们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4、李银河总结了弗洛伊德在性学上的贡献:1古人和今人在性欲上的区别2性是美的本源3性变态属于人的正常表现4所有身体部位都能成为快感区5双性理论——心理的雌雄同体6禁欲有害

15、文明的标准要求每个人具有相同的性生活方式,这是社会不公正的明显现象之一。事实上,由于肌体的原因,有些人可以轻而易举地适应社会的要求,而有些人则须付出心理上的巨大牺牲。不过,由于道德规范时而被冒犯,其严重性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16、但一如感冒一样,性变态作为精神科的一种疾病也有相应病因、临床表现。弗洛伊德早在19世纪末就指出:性变态的取向由来已久,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相比于人们执着于对羞耻感、道德感、性隐私的偏见,性学家更注重的是性学、精神病学中独特的、关涉到社会与文化的深远影响。

17、力比多与本能在后期著作中,Freud把性本能作为一种更广泛的动力学概念,力比多的概念也泛指一切保罗所有爱的力量或生命本能的力量,因此,力比多被理解为一种潜在的生命自身的创造力。

18、片中丹尼斯·霍珀饰演的喜欢在做爱时一会叫爸一会叫妈的角色在心理上带有一种幼童人格的残迹,他对蓝丝绒的执念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在幼儿期间孩子们总是会无理由的占有物品以得到满足,欲望受阻时便会哭闹(暴力的本源),恋物癖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认知的缺失,萨特曾说过:人类期望不断占有私人物品,是为了扩展自我感知,我们拥有什么,就可以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19、但是在性变态中有些内容过度偏离正常,归为“病理性”。(例如舔食粪便、尸交等。)简而言之,如果性变态具有排他性和固着性,则通常将其视作一种病理性症状。

20、针对“性对象造成的性异常”,弗洛伊德将同性恋、恋童癖和恋兽癖等其他各种形式归人这类性倒错的行列。他认为这些性倒错都系人类后天获得,而并非像人们之前认为的那样属个体天生或者固有特征。然而,如果同性恋是个体性心理发展的演变结果,我们不得不问是什么因素促成有些人将同性作为选择对象,正如有些人将异性作为选择对象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弗洛伊德援用了双性恋概念,之前弗利斯在人类胚胎发育基础上曾提出过双性恋倾向普遍存在的假设。不过,如果说是弗利斯指明了双性恋的生物学基础,那么弗洛伊德则是首位将其应用于心理学的学者,他同时还假定每个人自童年时代起,男性倾向和女性倾向就同时并存一体,而最终的对象选择将由处于优势地位的倾向决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