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名言(1)
1、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劝学》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3、自身的荣辱祸福都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
4、天不为人之器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5、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篇》
7、(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译文):对的错的都要知道,对的是对的错的是错分清不是愚蠢。
8、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9、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10、“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环境对人的成长和身心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11、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2、译文:古代的君主痛恨混乱,所以指定了礼仪来加以区分,使人们有贫穷与富裕、高贵与卑贱的差别,使自己能够凭借这些差别来全面统治他们,这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尚书》上说:“要做到整齐划关键在于不整齐划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3、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4、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从最近的事情可以知道遥远的事情,从一件事情可以知道千万件事情,从事情的细小之处可以知道他的广大,说的就是这个。比喻从了解一点而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15、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16、10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非十二子》
17、所有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一个“敬”字;所有事情的失败,都离不开一个“慢(慢待之意)”字。成功的人际关系,是因为你能尊敬别人;成功的事业,是因为你具备敬业精神;成功的夫妻关系,是因为你俩能相敬如宾。
18、译文:仁者推行道,并不刻意去做;圣人推行道,不必勉强去做。仁者在思虑道时,是恭敬的,圣人在思虑道时,是乐在其中的。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
19、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的名言(2)
1、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2、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
3、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4、精於物者以物物,精於道者兼物物。故君子壹於道而以赞稽物。壹於道则正,以赞稽物则察,以正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荀子·解蔽篇》
5、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6、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7、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8、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荀子
9、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荀子·非相》
10、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荀子·礼论篇》
11、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12、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
13、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14、在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上下功夫,每天才能有进步,积少成多,更有可能取得成就。
15、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6、译文: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能到治理。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
17、若心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要想求全就学得不精,一心二用就会学不明白。
18、荀子强调后天努力的重要性,强调实践的作用,是积极的人生哲学。
19、译文: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纯正的思想,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
2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荀子的名言(3)
1、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荀子·强国》
2、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3、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圈子里,自己一定有这个圈子的特点。自身的荣辱祸福都是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的。比如,两堆柴火堆放的样子差不多,但是火星总是容易在干的那一堆里着起火。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别人和不顺心的事,然而往往是自身的问题。
4、“制天命而用之”符合当今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人尊重自然,也可适当地改造自然为我所用。
5、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6、酒乱其神也——荀子
7、君子至德,嘿然而喻。
8、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9、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0、译文:思想分散就不能获得对事物的了解,心思不专一认识就不精深,三心二意就会疑惑。专一于道,并用来帮助考察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被认识了。一个人只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尽力去做了,就能做到身美,凡万事万物的道理,都不能执两端而得,所以明智之人选择一端而专心以赴。
11、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2、荀子强调实际行动,而非“坐而论道”。在自强不息的行动中,才能获得真知,发掘自己未知的潜能。
13、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14、名声若日月,功射如天地。
15、战国·荀况《荀子·乐论》。入人:进入人们心中,指动人。化人:感化人们。这两句大意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激昂慷慨的乐声,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缠绵悱侧的乐声,能使人精神郁结,徘徊不前;淫荡颓摩的歌声,能使人精神颓废,玩物丧志。所以古人认为~,并认为从一国的音乐可以推知其政治,可见音乐的导向不能忽视。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时可以引用。
1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7、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该考虑、什么事不用自己操心,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
18、精于物者以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19、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考虑焉。
20、生于深宫这年时天起中,长于妇人这年时天起手
荀子的名言(4)
1、保持心情愉悦,就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2、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改善人心,它的声音感人至深,容易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百姓而使其和睦。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4、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5、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6、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
7、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9、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荣辱》
10、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
11、心,卧则梦,偷则自这天,使家认后则谋。
12、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13、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14、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15、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16、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17、战国·荀况《荀子·大略》。身:自己。这几句大意是:口能谈论,又能亲自去实践,这种人是国家的宝贝。这里所说的"言",是与国有益之言;所说的"行",是与国有益之行。不但有理论,而且能实践,身体力行,这样的人实在是国家的宝贝。这几句可用于赞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18、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19、“礼治”是荀子的重要思想,荀子认为“礼”之起源,是为了保持物质和人欲的平衡。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满足欲望是人的本性。
20、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荀子的名言(5)
1、与孟子不同,荀子主张“性恶”,认为人性本恶。因而更强调人为的作用,通过后天的人为的努力才能达到“善”。没有本性那么人为的努力就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人为的努力,本性就不能改善。所以主张“性伪合”,天生的本性和后天的努力对人都有重要影响,而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它是我们能够自己掌控的,“学不可以已”的意义就更大。
2、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大:尊。天:生长万物的大自然。思:犹"幕",寄希望。孰与:何如。物畜:把天当成物质看待。制:管制,控制。从:顺从。颂:歌颂。用:利用。这几句大意是:与其尊敬天而希望它赐以福泽,还不如把它当成物质看待而管制它;与其顺从天意而歌颂它,还不如对天生的物质加以控制而充分利用它。在荀子的宇宙观中,天只是自然存在的物质,而不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人在天的面前,不是俯首帖耳任其摆布的奴隶,而是人能胜天,人力可以控制和利用自然。这一光辉思想和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尖锐对立,他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人的能动力量,对人类战胜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3、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4、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荀子·荣辱》
5、推荐理由:每日分享励志哲理美文
6、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7、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荀子·劝学》
8、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9、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
10、战国·荀况《荀子·王制》。则:能。这两句大意是:水能载得住船,也能翻倒船。《荀子·王制》:"传日: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这里以舟喻君,以水喻民,说明了民对君的利害关系,民可以供养君,服从君的统治,也会反对君,推翻君的统治,君的存在依赖于民的态度。这种重民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思想家、开明帝王,都有启迪作用。唐初名相魏征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即本于此。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1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荀子经典语录
1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4、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15、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16、一般人的毛病,就是容易受局部的蒙蔽,因而不能明白大道理。
17、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赛罗
18、人之生也,不能无群。
19、荀子认为,人们在以前已经学到了一些知识的情况下,再学新东西的时候,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20、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