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段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汇总
1、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2、时间,抓起了就是黄金,虚度了就是流水;书,看了就是知识,没看就是废纸;理想,努力了才叫梦想,放弃了那只是妄想。努力,虽然未必会收获,但放弃,就一定一无所获。
3、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
4、对于修养,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5、http://www.maxfcls.com/wap/(移动端)
6、“无心自足万事内求”确实是王阳明悟道之后说的一句话,而且还大悟了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两句话都是强调做人要有良心,解决问题只有靠自己。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有了自己的学术宗旨,也就是对《大学》有了自己的宗旨,“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从此遂入心学研究,并在龙场设立了龙冈书院,授徒讲学,声名远扬。
7、王阳明:光不仅在烛上。
8、张居正为什么要禁了心学?
9、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10、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1、突然,在深夜,我意识到了认识事物的目的,我开始认识圣人之道。我是自给自足的,要东西是不对的。
12、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13、(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14、明代的罗钦顺,是当时与王阳明分庭抗礼的大学者。他与王夫之,都受朱熹影响,关于“格物致知”,在“尽吾心中之理”方面,有所发挥。
15、译文: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16、王阳明认为心既是理。老子说道是宇宙的本原。程朱说理是宇宙的本原,理与物质结合生出万物,万物都含有理,就像每一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一样。
17、一种被统治者奉为圭臬的思想体系,必然不利于百姓民生,而不利于老百姓的思想意识又必然成为国家民族发现前进的绊脚石。有鉴于此,阳明先生很想“扭转乾坤”,以儒家学者的身份反过来批判儒家思想,这便有了先生“心学”的诞生。
18、“理学”,自北宋产生,盛行于南宋和明,衰落于清。这期间,涌现众多学派,影响广及千年。
19、这两件事对王阳明的打击很大,让他对做圣贤的想法慢慢的破灭。从此以后他只沉迷于五件事:“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学。”
20、点题: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持自己的良知。
40段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汇总
1、王阳明说:“这就失去了古人的宗旨了。我曾经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果。如果领会了这些,只说一个知,就已经有行在里面了;只说一个行,就已经有知在里面了。”
2、昨天我把玉穿在衣服里。大家都说很光荣。我可以脱衣服睡觉了。我只是个穷人。我到底加了什么?故荣辱不在人之手,人之失耳。
3、“格物”,唐孔颖达《疏》云:“若能学习,招致所知。格,来也”。这是说,“格物”,就是探究事物的原理。
4、以为读了好多的书就能一窥阳明心学?有可能门都不能入。
5、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是“格物致知”主要是格物,格物的意思是推究事物的道理,尊重科学规律,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俗称懂道理讲道理。
6、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7、由上可知,王阳明在克己之道上颇为用心。有些学者丝毫不知扫清私欲,只知将良知付诸口舌,自以为这样就一了百了。这些人应该铭记王阳明的这句名言以自省。
8、(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
9、每个人生来心中都有一个圣人,因为我们生来就有一颗“良知”去认识是非善恶,而成为圣人就是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最真实的自己。
10、良知是天理之昭然明觉,良知就是天理。天理也就是仁义礼智,忠孝悌信五伦百行的道德规范。
11、这个事件是有记载,但是真实到什么程度,我们今天不去考虑。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那一件事也真是稀奇,躺在一个石棺里面去悟道,很久之后,突然之间任督二脉全部打通,内心恍然大悟。
12、感悟:君子之交淡如水,随缘,惜缘,不攀缘。
13、买房、卖房、继承、析产、分割、确权、陪购、陪售,代理谈判、签约、争议解决。
14、“看到美色属于知,喜欢美色则属于行,人一见到美色就自然喜欢上它了,不是看见之后又另外生出个好色之心去喜欢;闻到恶臭属于知,厌恶恶臭属于行,人一闻到恶臭就自然厌恶它了,不是闻到之后又另外生出个厌恶之心去厌恶。又比如一个鼻塞之人,即使他看到了面前散发着恶臭的东西,但他没有闻到,所以他就不特别厌恶它,这是因为他没有闻到臭。”
15、良心提醒我们要把一切和自己当做一个整体,对一切说,我爱你,伤害你的痛苦,悲伤你的悲伤,快乐你的快乐。
16、译文:心,即是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17、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18、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19、故事背景: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
20、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60段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汇总
1、王阳明厉害之处,不管在哲学上、思想上还是军事上。他在指挥战斗时,从不安常理出牌,他的原则就是不管用什么方法,能打倒敌人就行。与他对战的敌人,最是苦不堪言。
2、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3、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4、王阳明:靠山山倒,靠河河枯;唯靠自己,事在心上练,方成!
5、15岁那边,王阳明随他父亲去了关外,领略了草原和大漠的风光,回家后把自己关在屋里。过了几天,他拿着奏疏对他父亲说:“我已经写好了平安策,你转交给皇上,我愿意出关,征讨鞑靼”王华听后直接把奏疏一扔:“无知之极,狂妄之极。”
6、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故事背景: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弟子回答:“青龙铺(今大余县青龙镇赤江村)。”王阳明又问:“船好像停了?”弟子回答:“在章江河畔。”王阳明笑了一下:“到南康还有多远?”弟子回答:还有一大段距离。王阳明又是一笑,恐怕来不及了。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周积无声的下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在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展现了一个微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8、喜欢蔑视、贬低和打压别人的人,修养品行往往都是下乘,这种人的看法不值得放在心上。反而是王阳明这种修养精深、境界高明的人,往往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9、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0、王阳明: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11、释文: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12、他伪造了答复朱宸濠手下重臣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再伪造朱宸濠手下指挥官们的投降密状。然后让人去和平时与朱宸濠结交的人相谈,在会谈结束后故意把这些公文遗落。自然,这些伪造的公文统统都到了朱宸濠手里。
13、点题: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14、“古人之所以既说知又说行,只是因为世间有一种人,糊里糊涂,随性做事,不懂得思考,只是盲目妄为,所以一定要告诉他知的道理,他才能够行得正确;天下间还有一种人,只知道凭空思索,却不去实践,只是主观揣度,所以一定要告诉他行的道理,才能够知得正确。这是古人不得已,为了补偏救弊才这么说的。若是领会了其中深义,一句话就能讲明白了。现在的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事,以为一定要先有知,然后才能行。如果我现在只讲习讨论如何做知的功夫,等到真正知了,再去做行的功夫,那就终身都不能行,也终身不得知。这不是小毛病,其由来也不是一天了。”
15、(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16、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17、“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为后人所称道。据说,日本学者大盐中斋先生曾将这句话刻在印章上,时刻提醒自己。
18、我超然于得失,却无法超然于生死。
19、不知道是冥冥之中,他对时间的恐惧造成了短命,还是能预知到自己生命的限度而一度恐惧。
20、面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诋毁,不仅不要生气,还要把它当成磨炼自己强大内心的机会。
80段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汇总
1、王阳明:胜负之决,只在此心动与不动
2、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3、华夏历史上有三个人用兵最强:毛主席、诸葛亮、王阳明。
4、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5、佛洛依德认为,人类绝大多数的行为,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的而非现实的目标所能制约,人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受命于潜意识的追求,潜意识是我们观察不到的非理性意识动机,受生物本能的驱动力,和幼儿时期性心理事件的控制。
6、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7、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8、我读王阳明心学,理解他讲的道理是融合了儒道学说,借鉴了佛家经典,
9、王阳明心学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并有着永恒的精神价值。
10、而读这些故事,住住会不知觉地迷失其中,仿佛会随着他那压抑沉郁,又魅力无穷的语调,一寸一寸浸陷于沉不见底的池塘里,一时不知道他笔下的世界,究竟是真实的虚构,还是虚构的真实。现时的时间与湮灭的时间相比于塞巴尔德出车祸那年出版的《奥斯特利茨》中显性的公共历史与隐性的平民历史,而《土星之环》里则是现时的时间与湮灭的时间。
11、王阳明:所谓成熟,就是有这三种心态
12、阳明先生基于对理学的修补诞生心学,但是基于补房的心学到底是什么?
13、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4、认可度比较一致的说法,则是——他会为我们带来更多记忆。
15、假如没有那场车祸,塞巴尔德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在一次读书会上,我们曾经讨论过。失去的不是时间而是被压抑的记忆当我们讨论假设塞巴尔德活得更久一点,又会留下些什么时,大家众说纷纭 ,也可以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塞巴尔德。
16、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后,最早,“科学”的汉译是“格致”。
17、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18、他进一步说,从格物到致知是认知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过程,也是积累到贯通的过程。格物与致知是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三宋朝,和朱熹同时,还有一个大儒,叫陆九渊,号象山,家学深厚。
19、王阳明说:“这种人的知与行已经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来面目了。世上从未有知而不行的人,知而不行,就是未知。圣人和先贤教人知行之道,正是要恢复知行的本来面目,并非随便地告诉你怎样去知与行便了事。因此,《大学》举了一个真正的知行合一的例子给人看,那就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20、这才是他厉害、伟大的地方
100段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汇总
1、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2、“知”与“行”的关系,是自孔孟开始儒家先哲论述的重点议题。儒家学者都知道“知”与“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一直都是将二者分开,各自论述。学者们普遍认为“学问”是“知”, “实践”是“行”,“知”与“行”是两件事。
3、“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故事背景: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4、王阳明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说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5、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6、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7、如何才能拥有这种自觉和修养呢?王阳明还有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8、王阳明的爱徒徐爱最初也难以理解老师的“知行合一”说,所以曾与自己的同门师弟黄绾和顾应祥展开辩论,试图去理解“知行合一”说的主旨,但是一直未能如愿,最终不得不长途跋涉来到龙场,向王阳明当面请教。
9、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10、王阳明说,“格物致知”,在于“致良知”。就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物,从而完成由内向外的认知。五用任继愈老先生的话说,朱熹的“格物致知”,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王阳明,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11、王阳明:养好这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
12、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3、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14、点题: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便能无往而不胜。
15、点题:只有顺应自己的本性,才能保持自己的良知。
16、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17、“格物致知”,载于《礼记.大学》。
18、王阳明“心学”的伟大我想很多人都想不到,在经过明清两代后传到了日本。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日本的崛起跟心学息息相关。日本能够于欧美分庭抗礼得益于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的重要推手竟然是王阳明的心学。
19、其实心学不仅背离了儒学,甚至与儒学针锋相对,堪与道家学说“同流合污”,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根本行不通,故一经出现便被各路大儒群起攻之,而同时先生集徒讲学又被官府驱散。几经周折,先生怒火攻心,居然去莫干山做了隐士(也就是暂避风头)。
20、感悟:抛下杂念,享受当下,安静地吃饭也是一件很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