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原文100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05-15 00:38

精选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原文20句

1、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2、学习林则徐家训谈“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3、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未到来,活在当下,专注眼前,才是最好的选择。

4、有些人平时不肯行善积德,内心有所欠缺,所以害怕。若平时依良知做事不违神灵,坦荡光明,又有什么可怕的?

5、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你要做的,不过是承认过去,拥抱未来。

6、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7、世间磨难,皆是砥砺

8、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9、而致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这源自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有心,人皆有之”,王阳明进一步吸收创造,认为人皆有良知。当你看到幼儿落井,你想去救,当你看到飞禽走兽悲鸣,会有不忍之心,当你看到好端端一个茶杯,被无辜打碎,会有惋惜之情,这都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这些心情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比如你看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看到美食,自然会咽口水。有人可能会说:“老太太躺地上,我的良知告诉我不能扶,扶了就要倾家荡产。”但我要说:“这并不是你的第一感觉,故而不是你的良知,当你看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很痛苦的时候,你的良知会告诉你赶紧去扶,但生活经验会告诉你扶她有风险,即使你没有扶,也不能说你没有良知。”

10、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1、“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12、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

13、人心中本就有孝心、仁心,所以不必去外面寻求任何东西,只要让心中的孝心和仁心自然流露就万事大吉了。

14、现代量子论已促使很多物理学家宣称,世上根本不存在“客观的”实在(比如薛定谔的猫)。那唯一的实在便是通过我们的观察而揭示出来的实在。物理学家约翰·惠勒(“黑洞”术语的发明者)也说过:“实在的确切性质,要等到一个有意识的观察者参与之后才能确定。”事实上,当代的前沿科学也一直在努力建构一种“整体论”的世界观。

15、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16、每个人都是圣人,没有谁比谁更坏。

17、吾辈用工,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18、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19、人非要经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

20、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精选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原文40句

1、所谓汝心,亦不专是那一团血肉。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听言动的。这个便是性,便是天理。

2、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无上心印,也是他一生修学与智慧的结晶。“致”则有体认、扩充、践行三义。由“致良知”一语,我们便不难发现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一切圣贤学问,归根究底,都在于体认内心本具的良知;一切道德践履,也无非是在心上做为善去恶的功夫,并把这种功夫扩充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而推至万事万物。只要我们恢复了本心之仁,也就是存了天理,也就是致了良知,从而就能超越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乃至超越善恶对立的道德境界,进入到“万物一体”的天地境界。

3、没有人的一生是顺风顺水的,圣人王阳明也会有痛苦纠结,但是面对这些“懊悔”,一定要懂得放下,你越在意,心里就越乱,整个人反而被情绪控制。

4、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5、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6、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7、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

8、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9、仕途如一张网,进入后就会被沾上不得转身,所以千万不要沉浸在里面,要懂得站在网上看。但也不是不作为,看明白,然后进入网中去做,做完就赶紧撤出来,这样才能不被仕途牵引,不被功名利禄所累。

10、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

11、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12、少一些机心,少一些痛苦

13、致良知,就是讲虽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符合天道至理,但人受了欲望影响,迷糊了本性,使人的内心偏离了天道,人要记住自己给自己的内心纠偏,给自己的良心洗澡,向内求,问自己良心天性是否还在。

14、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15、要说“致良知”是王阳明的心学中心思想,那么他倡导的“四句教”便是中心思想的实际行动。并很切身于老百姓的生活现实,也很适应用于当今的社会现实。王阳明倡导的四句教便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6、原句: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17、兵法之道奥妙在于不动心

18、学习林则徐家训谈“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19、原句: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大意: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20、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精选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原文60句

1、王琦:怎样用《弟子规》教育好学校的孩子

2、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3、天下之事,有的貌似礼但实质上不是礼;有的貌似非礼但实质上就是礼。

4、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5、圣贤之学,心学也。

6、王阳明心学精髓立什么志就是什么样人

7、感悟:是非善恶,只在一念;澄然本心,本是不动。一切功名利禄、悲欢离合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状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能看到这一层,就能把那些缭乱自心的东西,看淡些。

8、首先要知道王阳明心学其实就是儒学思想文化形成的学说。而心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大学》“致知”和《孟子》“良知”相结合而形成了王阳明心学核心“致良知”。

9、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0、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11、反观自身,自我提升

12、应视功名利禄如浮云,要勇敢地去做事,不必计较事成之后的荣耀。有荣耀是我幸,无荣耀是我命,这就是良知给我们的答案。

13、我们可以从王阳明用兵如神的事迹看到,他对付江西土匪、广西民乱和宁王朱宸濠造反没有一次失败,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他在多方面考察和大量资料搜集后,一旦订下战略就绝不更改,这恰好就是“致良知”的理念。

14、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15、动亦定,静亦定。

16、好了,说到这里这本书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所说的要点。

17、王阳明心学精髓兵法之道奥妙在于不动心

18、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9、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

20、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精选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原文80句

1、其实心学不仅背离了儒学,甚至与儒学针锋相对,堪与道家学说“同流合污”,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根本行不通,故一经出现便被各路大儒群起攻之,而同时先生集徒讲学又被官府驱散。几经周折,先生怒火攻心,居然去莫干山做了隐士(也就是暂避风头)。

2、学是学去人欲,存天理。从事于去人欲存天理,则自正。

3、关联阅读:稻盛和夫:我今生所有的经验,总结起来,不过这36条!讲透了企业管理和经营的本质,更是管理哲学...

4、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致良知

5、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致良知之学,所谓良知,就是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时刻保持内心的光明,然后按照良知的指引前进,则前路也必定光明。

6、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7、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阳明心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学说之一。

8、君子悔以迁于善,小人悔以不敢肆其恶。

9、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0、第一部分:王阳明《传习录》名句及解读:

11、人人心中都有良知,人人心中的良知都会得出一个真理。伯夷、叔齐虽然死了,但他们的良知却在每个人心中。

12、我们的心,才是一切意义的发生之源。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13、王阳明也曾经以此典故写过一首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14、耐住寂寞,久久为功

15、大意: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16、以上就是王阳明的心学精髓,心学并不是读懂了几段文字就说你真的学会了,要做到知行合一可能是一生要践行的事情。

17、一切真理都在心中,所以不需外求

18、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19、心即理,没有被私欲迷惑的心,就是天理,不用到心外强加一点一滴。以这颗纯洁无私的心去做任何事都是天理,事父便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治民则仁。所以只要在心上修习,去私欲、存天理就行了。

20、|想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内容,请点击文后链接|

精选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原文100句

1、感悟:抛下杂念,享受当下,安静地吃饭也是一件很美的事。

2、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

3、靳雅佳:此生必听的一堂音乐课

4、《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5、肖陈颖:爱心伴孩子成长

6、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7、心即理,是说,每个人,不论是善人,还是恶人,本性其实是是善良的,内心只有天道至理。

8、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9、感悟: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与自己的心灵分离,人们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得以纾解、提升?王阳明指出的路,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所遇之物成为心中羁绊,不做声色货利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10、天君泰然,百体从令。

11、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余姚市)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10月31日),卒于明世宗嘉靖7年(1529年1月9日)。因为曾经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12、如此盛况,以至于作者在书中感慨,这些接待都是帝王才有的规格,朝中权贵羡慕都羡慕不来。阳明心学发展不过十几年,却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信众,原因就是它简易灵动易接受,即便是贩夫走卒也很容易成为王阳明心学的门徒。

13、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4、知行合就如言行一致,言行一致是说要遵守承诺,不得说一套做一套,搞阳奉阴违。知行合一是说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至理,不得违背天意,个人利益必须自觉让位于国家、集体的整体利益。

15、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1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17、(解读)心里有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信念,就如同心上的疼痛一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我,存善念、行善事,这样一来自然就心无旁骛了。

18、内在于人又超越万物的宇宙本原。

19、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由王阳明首度提出“心学”两字,至此心学开始有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心学强调生命活泼的灵明体验,因此民国时期陈复开始提出“心灵儒学”做出注解。儒家的学脉自清末已经全然中断,西学东渐的过程里,中国儒家圣人学问开始“哲学化”,时称新儒学。

20、(解读)心作为客观存在的主体,本来无善恶可言,是本来空灵清净之物。善恶是与人的意念同时出现的,人只要有意念心就动,人只要心动,只要一有意欲,就必然相伴而出现善或恶。当善恶已经存在的时候,分清善恶就非常重要,如果能分清孰善孰恶,这就是良知;如果不分孰善孰恶,就是没有良知。如果我们有良知,就会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会只为善,去掉恶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