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一)
1、⑤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2、古汉语否定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于谓语动词之前。例中“未之有”即“未有之”,翻译时将“之”放到“有”的后面,即“有之”。又如“时不我待”“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3、译文:邴夏给齐侯驾车。
4、译:良马跳一次,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5、齐晋相与战。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趋,尚及之。遂战而死。叔无孙曰:“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6、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译文:道可以用言词表达的,就不是常道;名可以说得出来的,就不是常名。
8、有些句子为了某些需要,故意使用繁笔,增加文采,翻译时只要译出意思即可。如:
9、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10、①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11、乎:表疑问;相当于“吗”;表感叹;表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啊”“呀”。
12、欧阳苦读小古文翻译: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注释是:欧阳修苦读: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闾里:乡里、邻里。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或:有的时候。因:趁机,借……的机会。抄录:抄写。务:致力,从事。诗赋文字:诗歌文章。稍:稍微。
13、在古代“答案”文言文是“论,难,商。“也可以用来表示答案的文言文含义。文言文是相对于新文化运动以后的白话文而言,古时候人们的书面用语,因而在含义和内涵上均有些复杂。最后,文言文博大精深还是需要慢慢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可以阅读一些文言实录集等。
14、即移位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如:
15、泾水和渭水,洛水并称关中三川。和渭水,灞水,浐水、涝水、潏水、沣水、滈水并称为关中的八河。
16、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17、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
18、adj.经典的,传统的;和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相关的;(音乐)古典的;文科的,人文科学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前的概念、理论的,古典力学的。
19、“其”是句中形容词词头,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
2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古文翻译(二)
1、(4)原文:晋侯饮赵盾酒。(《晋灵公不君》)
2、析结构。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3、(解析)“故”为“原来”“谢”为“推辞”。
4、“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5、“迁”、“桑怿”均为人名,故保留。
6、小说阅读不会做?答题套路送给你
7、(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5分)
8、“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考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9、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10、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1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利之爪牙,强之筋骨”。翻译时把“利”放到中心词“爪牙”的前面。
12、这些句子直译就使句子的意义不全,要重新组合,相互补充,意译出正确的意思。把同一成分组合后,放到一起翻译。
13、译: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14、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15、“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16、增补宜慎重,只有不增补原意无法表达清楚的地方,才可增补。如随意乱补,就会使译文臃赘,失去准确性。
17、此句为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有何陋”,“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置于谓语之前,无实在意义,故不译。
18、译:恐怕应该责怪你们吧?
19、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20、带点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古文翻译(三)
1、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
2、⑦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3、句中画横线的词照录不译。
4、第(2)句:关键实词有“为”(第2个)“救”;关键虚词有“为”(第1个)“而”“之”“则”,文言句式有“不能我救”(宾语前置句)。
5、“之”为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在意义,故翻译时应略去。
6、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7、欧阳晔于宋真宗咸平三年庚子与其兄欧阳观(欧阳修父亲)同举进士甲科,宋大中祥符年间为随州推官,历南雄州判官,随、阆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知桂阳兰黄永三州事,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后其侄欧阳修参知政事,欧阳晔奉恩加赠兵部郎中。
8、③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工之侨献琴》)
9、③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10、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12、“夫战,勇气也。”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13、译文:晋侯使赵盾饮酒。
14、译:埋没在污秽的监狱中却在所不辞(的原因)。
15、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6、(1)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17、“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18、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19、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20、“美文精读”“名著阅读”
古文翻译(四)
1、“夫”是句首发语助词,表示要发议论,无实在意义,舍去不译。
2、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3、(1)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
4、(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吾以之名吾亭。
5、欧阳晔,字日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永丰沙溪镇)人,生于南唐改元中兴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卒于北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丁丑四月九日,享年七十有最后终于家,系欧阳偃三子,欧阳修叔父,修幼亡父,往依之。
6、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要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
7、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8、(解析)无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9、原文: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论语•子路》)
10、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11、(解析)划线句省略了古文中常用的介词“于”,应补充成“翱翔(于)蓬蒿之间。”
12、(解析)划横线的词除了“学者”是古今异义,译为“求学的人”。其它均可以通过加前缀或后缀的方式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即可。
13、文言文翻译是很多同学的短板,今天为大家总结了文言文翻译的步骤,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4、译文在“追赶”前补上了省略的主语“晋军”,把“三”由原句作状语调整为补语,这样增补调整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如果拘泥于原文,译成“追赶他们,三圈围绕华不注山”,这种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翻译只能称之为硬译或死译。
15、③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6、①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
17、例⑩: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18、吾:微斯人,吾谁与归?
19、“既望”是古代时间称谓,大月为小月为十五。这里七月为大月,故应译为现代的说法“十六”。
20、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古文翻译(五)
1、译: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祸福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2、①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柳宗元《捕蛇者说》)
3、结合语境,把握句意。
4、第二步:细读题目。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同时这一步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利用好几道题目,如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分析概括题等,因为在它们身上,你可以获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选择题(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或者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此题信息量非常大,虽然其中肯定有一项或几项不符题意,但错误的也往往只是些小问题。因此通过看最后一题,你对文意的把握必将会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有个很大的提高。
5、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
6、“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7、(1)宾语前置句。例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8、⑤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9、译:光武认为河内防守很难,向邓禹询问道:“众将中谁是可以派去镇守河内的人?”
10、句中“一”译为“一下”,并放到谓语“击”的后面。
11、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根据语境要补出。如:
12、“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13、(1)单音词转换双音词
14、(解析)这里的“无乃……乎”就是固定句式“恐怕……吧”,可以套用为:恐怕太晚了吧?
15、以上例①、②、④、⑤、⑥中,“于时”“于余”“于南亩之农夫”“于庭之槐”“以祸福”“于斯亭”翻译时就一定要放到动词“拘”、“学”“多”“纺”“谕”“饮”前作状语。但有时,有些短语可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也可以不调,仍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例③。
16、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17、译:主人客人下马上船。
18、(多背)课本上的注解要背下来,错题集上的错题也要背下来。120个常规实词,最好能背出来。
19、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20、(解析)这里的“夫”可以删省,“也”表判断语气,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