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道德经原文100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05-18 00:22

道德经原文(第1段)

1、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2、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能看见盔甲兵器却无陈列之处)。

3、修之身(用这样的榜样来修身),

4、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5、必有凶年(必定带来凶灾之年)。

6、失德而后仁(失去德之规范的人应该具有仁爱之心),

7、其致之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8、Ⅴ认证,刘捷民,回答,

9、(对应通行本第六十三章)注:善为而无为,善事而无事,五蕴浮云空过。(圣人)将成大事从小处做起,将成难事从易处做起,对待简单的像对待难的一样不敷衍,谨慎行事,因此没有难事。

10、既以为人己愈有(尽全力帮助他人自己感觉愈有);

11、是谓恍惚(这就是似无似有的恍惚),

12、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13、自古及今(从古至今),

14、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15、同于道者(于道相同的人),

16、大道泛兮(大道广泛的能量啊),

17、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

18、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9、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20、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是不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志向的)。

道德经原文(第2段)

1、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2、第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

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以道莅天下(以这个道理治理天下),

5、善行无辙迹(善于行动不会留下痕迹),

6、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7、复众人之所过(来弥补众人所遗漏的过失)。

8、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9、是谓代大匠斫(这就好比外行人代替大木匠砍削木材)。

10、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1、言至道无如五千文。——《双溪集·遗言》,苏籀

12、不笑不足以为道(这种人不笑不足以证明大道的可贵)。

13、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

14、民复孝慈(人民自然能恢复忠孝仁慈之心);

15、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1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7、是谓无状之状(这应该是无状态之状态),

18、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19、是谓道纪(这就是自然之道的纲纪)。

2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道德经原文(第3段)

1、鱼不可脱于渊(鱼儿离不开水),

2、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3、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4、终身不勤(终身不会疲惫)。

5、若使民常畏死(若使人民珍惜自己的生命),

6、何谓贵大患若身(什么叫贵大患若身)?

7、郭店楚简《老子》全文对照通行本《道德经》

8、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9、有物混成(有一种物质混然而成),

10、善抱者不脱(善于抱持大道的人永不松脱),

11、塞其悦(堵塞其感官之窍),

12、各复归其根(各自都要归于它们的因果)。

13、人之迷(人们为此感到迷惑),

14、美言可以市尊(真善美的言辞可以获得许多人的尊敬),

15、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亡为故亡败,亡执故亡失。

16、下士闻道(下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17、所以,万物在天地眼中,就像是刍狗,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一切只是天理如此,命运使然。老子为什么h会这么说?

18、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 湛 兮 , 似 或 存 。

19、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20、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道德经原文(第4段)

1、与 善 仁 ,言 善 信 ,

2、静之徐清(把心静下来漫漫就清澈了)。

3、豫兮若冬涉川(开始学道者谨慎的象严冬过河),

4、《道德经》第一章翻译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字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5、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6、善者善之(善良的人用善心去对待),

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8、莫能行(更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9、为大于其细(为了成就大事必须做好细微之处)。

10、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1、能无疵乎(能没有瑕疵吗)?

12、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13、大唐武则天追封其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其思想对中国文化具有极深刻的影响。

14、(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15、而人居其一焉(而人也占居其中之一)。

16、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17、天下人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正因为它伟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事物。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么“道”也就显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柔慈而追求勇武;丢弃了啬俭而追求大方;舍弃退让而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援助谁,就用柔慈来保护他。

18、复归于无物(还是把它复归于无物吧)。

19、荒兮:广漠、遥远的样子。

20、抱怨以德(都要用以德抱怨的积极心态)。

道德经原文(第5段)

1、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2、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

3、绝仁弃义(崇高的仁爱之士不搞义气用事),

4、寂兮廖兮(寂静啊无形啊),

5、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6、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

7、我无为而民自化(我们无为民心自然归化);

8、天之道(天道的规律):

9、欲不欲(追求众人不愿意追求的境界),

10、不言之教(无法用言传的教育方法),

11、绳约:绳索。约,指用绳捆物。

12、持 而 盈 之 , 不 如 其 已 ﹔

13、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使那些自作聪明的人无用武之地)。

14、与善仁(交流善于把握仁爱),

15、而况于人乎(又何况于人呢)?

16、(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

17、置三公(又为上帝设置了三位助手)。

18、绝学无忧(这就是崇高而快乐无忧的学问)。

19、夫代司杀者杀(如果任何人都能代替司杀者执行死刑),

20、以知古始(以感知上古的来龙去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