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条托尔斯泰
1、在1884年,托尔斯泰写了一本名叫《什么是我的信仰》的书,在书中他公开地承认了他的基督教信仰。他声称自己信仰耶稣的教诲,特别是深受山上宝训的影响,以及有关非暴力和和平主义的教条。
2、事实上,这本书文不对题。这个书名使读者对该作品的内容产生了误解,其实在这本书中,音乐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即使去掉“奏鸣曲”三个字,也不会影响到书的内容。
3、幸运的不是始终去做你希望做的事,而是始终希望达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
4、“那么你要做什么呢?”
5、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6、“我不知道。”她不乐意地回答说。
7、“最早跟托尔斯泰联系的中国人有两个,一个是北大教授辜鸿铭,他通过上海领事馆跟托尔斯泰联系、写信,表示对他的尊敬,而且要翻译他的书。还有一个是张庆同,他当时在彼得堡,是一个留学生,他写信给托尔斯泰,表示想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翻译过来。后来托尔斯泰给他们都回信了。留学生张庆同,学贯中西、懂很多外文的辜鸿铭,最早起到了桥梁和引导的作用。到后来,潮流涌动,托尔斯泰作品在中国慢慢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势头。”徐振亚说。
8、你说:“不值得做什么努力: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
9、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10、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这一点,即在他周围的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将他与所有世人结合在一起的灵魂,那么这个人就如同活在梦中。只有那在周围每个人身上都看到自我和上帝的人,才会从梦中醒来并拥有真正的生活。
11、当你感到苦恼,当你害怕他人,当你的生活发生混乱的时候,你要对自己说,让我不再去想那些与我相关的事,我要爱所有与我相逢的人,别的都不想,随它去吧。只要尝试一下这样生活,你会看到,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有条有理,你将无所畏惧,也无所欲求。
12、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13、生活的含义就在于一点,把灵魂越来越多地从肉体中解放出来,使之与其他生命,与万物的本源相结合。
14、如果世人明白每人各有自己的生活,
15、托尔斯泰有名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句话写尽世间的悲欢喜乐。生活诚然如此,充满苦难、悲伤,抑或苦闷、无聊,从来都没有永恒的幸福,而只有对幸福的永恒追求。
16、(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17、1828~1910)俄国作家。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18、学会这一点并不难,因为人类彼此间的爱已被植入我们的灵魂之中。
19、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20、(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40条托尔斯泰
1、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2、教育是个良心活儿,我们最需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了学生,为了自己,不能停止成长。
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4、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5、“万物都在进化,我也在进步,至于为何我会与万物一起进步,总有一天会明白的。”那时我应该是这样描述我的信仰的。从国外回来后,我去了农村,开办农民学校。办学校这事非常合乎我的心意,因为其中没有文学教育中那些显而易见的虚伪。在这里我仍以进步之名行事,但却对这种进步本身持有批评的态度。
6、(托尔斯泰代表作经典语录摘抄)
7、《两个骠骑兵》(1856)写父子两代人,作者欣赏父辈的热情豪迈的骑士风度,而鄙弃子辈的猥琐自私的实利观点。
8、最早作为思想家被关注的列夫·托尔斯泰
9、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10、列夫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没有敢怀疑,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学巨匠。作为文学巨匠,很多人都认为他会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可是在他的一生中,他都没有能够得奖,究其原因还是诺贝尔评审员们的墨守成规。
11、虽然出生在贵族家庭,但是他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1岁半母亲去世,10岁父亲去世,失去双亲的他只能投靠亲戚,由亲戚抚养成人。
12、法律顾问: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李亚律师王维维律师
13、《列》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上标注的泛读课,就是一个课时就可以讲完的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人物描写,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欲扬先抑的手法。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欲扬先抑的手法。”所以,这一节课,我要重点突破这种写作手法。于是,我在教案上写下上课的思路:
14、1865年到1869年,托尔斯泰完成划时代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73年到1877年,托尔斯泰完成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15、他的作品《七颗钻石》《跳水》《穷人》已被收入人教版和冀教版小学语文书
16、要记住,你所说的不幸之所以派给你,是为了使你接受考验,为了使你学会谦恭而满怀爱心地忍受不幸,为了使你仰赖这不幸而生活得更美好。而你生活的任务,正是为了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17、(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18、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19、我们熟知托尔斯泰的一句话:“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他的一生中,和索菲亚的结合,使他拥有很长一段和睦幸福的家庭生活:索菲亚不仅帮助他处理家庭与社交的琐事,还作为他的抄写员和非正式编辑,誊抄连他自己有时也无法辨认的潦草手稿。在爱情的呵护中,托尔斯泰得以安居庄园,六年时间便完成巨著《战争与和平》,在这本人人传诵的书里,他告诉世人“我所知道的一切,皆因爱而起”。
20、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60条托尔斯泰
1、只有这样,比起你只关心自己的时候来说,你将会在所有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
2、列夫·托尔斯泰被誉为全人类的骄傲。
3、列夫托尔斯泰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追溯到16世纪,托尔斯泰的远祖从彼得一世时就被封爵。祖父曾出任喀山省省长,爵位为伯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古拉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而尼古拉沃尔康斯基的军衔是上将。托尔斯泰继承了其父系的爵位,所以为伯爵。
4、(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列夫托尔斯泰)
5、“我们不久就要到莫斯科了,”我说,“你想它会是什么样子?”
6、《黑暗的势力》(1886)揭露金钱的罪恶,同时宣扬拯救灵魂的说教。
7、我心里头一次有了这样明确的思想,就是:生活在世界上的不仅仅是我们自己(即我们一家人),并不是一切利益都以我们为中心,而是还有别的人们,还有另外的生活存在,那一切与我们毫无共同之处,根本不关心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毫无疑问,我以前也知道这些,但是并不像现在认识得那么清楚,以前我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感觉到。
8、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接受过高等教育,1844年上大学,三年后退学回到自己的领地进行农奴制的改革,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一直在战役中写作,一边服役,一边进行文学创作。他多次出国考察,学习,就是为了消灭俄国社会主义的矛盾,实行变革。
9、托尔斯泰,全名为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10、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11、(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列夫·托尔斯泰名言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12、坏车轮吱吱响,空稻穗立得高。坏而空的人也是如此。人对自己越满足,他身上值得满足的东西就越少。骄傲的人就像浑身长了一层冰壳。这层冰壳没有为任何善良的情感留下出口。最愚笨的人也比骄傲的人更容易启迪智慧。一个人越骄傲,那些把他作为蠢人看待并利用他的人就越多,这些利用他的人想法是对的,因为他们用最明显的手段去欺骗他,而他却视而不见。骄傲无疑就是愚蠢。
13、早期(1851~1862)这是他的探索、实验和成长的时期。思想和艺术风格都在发展和变化,个别作品带有模仿的痕迹。他后来作品中的一些基调和特色也已初具雏型。托尔斯泰早在1847年起开始写日记,以后一直坚持到晚年。
14、托尔斯泰的最重要的就五个字,就生活无意义,但是这个生活无意义却不是面层的生活无意义,托尔斯泰的生活无意义,将一个人的生活重心全建立在外界,以为生活本身的意义找不到了,便失去了重心,情志动摇了,就惶恐就苦恼的很,一切生活便难以进行下去,在这种没有着落而寻找着落的同时,很容易一错再错,抓住一个看上去是,而不真实的东西变当成佐证。这样的生活无意义。托尔斯泰他是一个现实批判主义的人,所以她的世界一定的现实的,即便她是宗教信徒,托尔斯泰关注的始终都是现实是世界,着眼是是现实,托尔斯泰是文学家,现实主义的文学家,那么就一定有着文学层面的担待,对现实的世界的批判就构成了他的世界。
15、推荐观影:纪录片《托尔斯泰的烦恼》
16、列夫·托尔斯泰《童年》《少年》《青年》
17、对待农家子弟,我想可以绕过这个难关,为他们提供他们想学的知识。现在我回想起来,仍觉得可笑,当时闪烁其词,仅仅是为了支撑自己的欲求——教。虽然我心里明镜似的清楚,他们需要的,我什么都不能给,因为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需要的。学校成立一年之后,我又一次出国取经,为的是知道怎么做,才能在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去教别人。
18、你最喜欢托尔斯泰哪一部小说?
19、他说,如果每个人都不爱自己而爱他人,在这个世界上便可以建立起上帝的天国,这是人类惟一的自救之道,这是完全纯粹的宗教。由这个出发点,托尔斯泰反对所有的暴力,否定国家存在的价值,否定权力的机构,否定教会,否定私有财产。
20、我很想在诀别的时刻(以我这样的年纪,每一次与人们相见无异于诀别),简短地同你们说一说,按照我的理解,人们应当如何生活,才能使得我们的生活不像现在大多数人所感到的那样是不幸和痛苦,而是如同我们所企求的那样是幸福和欢乐。它本来就应当是这样的。
80条托尔斯泰
1、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2、“当然啰。我们住在楼上的一边,你们住在另一边,爸爸住厢房;但是,我们都在楼下同外祖母一起吃饭。”
3、“不,你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我接着说,“以前看得出来,你和我们在一切方面都是一致的。你把我们当亲人看待,像我们爱你那样爱我们,但是现在你变得那么严肃,避开我们……”
4、人们用迷信隐藏自己对生活的不解。当我在巴黎时,死刑的场景却向我展示了这种对社会进步的迷信的不可靠之处。当我看到一个人身首异处,被扔到棺材里时,我知道了,这不是理智所能理解的,应该用全身心去体会。任何一种当时存在的合理的进步理论,都不能为这种暴行开脱辩解。我明白了,即便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应设立死刑,但不论援引何种理论,我都认为这压根儿就不必要,也是不好的。因此,评判善恶的标准不是他人的言行,也并非是否进步,而是我的心和我自己。
5、他用极其严正的写实主义来揭穿所有的假面于世人,但另一方面却又宣扬世界上最丑恶的事物之一宗教,并致力于让基于道德信念的祭司来取代官僚的祭司,亦即致力于养成更加洗练、难以对付的祭司。然而,托尔斯泰的见解与教条之中的矛盾,并非偶然。那是反映一八六一年的农奴解放之后,充斥于俄罗斯人生活中的矛盾状况。
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7、(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8、我们常说时光流逝。这并不对。流逝的不是时光,而是我们。
9、列夫·托尔斯泰最早进入中国更多地是以思想家的姿态。在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受到维新运动的影响,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寄希望于在西洋文明中找到开启民智、改变发展之道,这是俄罗斯文学进入中国的大背景,也是托尔斯泰进入中国的大背景。
10、他和歌德一样,在听C小调交响曲时,备受震撼,致使他将一腔怒火都发泄到了令他屈从于其意志的权威大师身上。
11、列夫·托尔斯泰:用鹅毛笔为孩子读物描图
12、(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13、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
14、孩子比成年人更睿智。小孩不分辨人们的称谓,而是用全副的灵魂去感受人人身上存在的、对他和所有人来说都是同一的东西。
15、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为他所睡觉的地方付钱,他是不能睡觉的。空气,水,阳光,只有他走在一条大路上时才属于他。由法律所承认的他的唯一权利,就是在这条大路上不停地走下去,直到精疲力尽、踉跄不支为止,因为他不可能停下来,而必须走下去。(格兰特•阿伦)十个善良的人挤在一条毡子上睡觉,也会友好相处,睡得踏实,而两个富人住十个房间,也不能和睦相处。如果一个善良的人得到一片面包,他也会分一半给饿肚子的人。但如果一个皇帝占有了半壁江山,他不把另一半据为己有,是不会高枕无忧的。
16、“爸爸对你们讲过,我们要住在你外祖母家吗?”
17、(幸福并不在于外在的原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原因的态度为转移,一个吃苦耐劳惯了的人就不可能不幸。)
18、“妈妈说,外祖母非常傲慢,爱发脾气,对吗?”
19、1858年,他甚至还在莫斯科创办了一个音乐协会,后来成为了今天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为此,托尔斯泰的妹夫比尔斯在《关于托尔斯泰的回忆》一书中写道:
20、文章作者简介: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00条托尔斯泰
1、(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列夫托尔斯泰)
2、1862年9月23日,34岁的托尔斯泰与年仅17岁的索菲亚·别尔斯(1844年8月22日-1919年11月4日)结婚。索菲亚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其中有5个孩子夭折。
3、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4、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5、海明威《饥饿是很好的锻炼》|梭罗《瓦尔登湖》|海莲·汉芙《查令十字街84号》
6、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7、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9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8、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9、(斗争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列夫托尔斯泰)
10、(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11、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12、晚年的时候,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简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13、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14、世界上只有一种幸福,我们所需要的也只是这种幸福。这种幸福是什么呢?就是爱的生活。
15、那种被称作俄罗新的知识人,对生活精疲力竭歇斯底里的懦夫,他不假借资本主义的榨取来批判,并暴露政府的暴力或制裁以及国家统治的喜剧,揭发财产的增加及文明的演进与大众贫困、野蛮、苦恼的增长之间的矛盾之深,但另一方面却又做不要以暴力制恶的痴愚说教。
16、爱是无法强迫的。但是你不爱,并非意味着你的心中没有爱,只不过是在你的心中,有一些东西妨碍你去爱罢了。把瓶子颠倒摇晃几下,要是塞子紧紧地拴住瓶口,除非把塞子拔掉,是不会有任何东西从瓶口流出来的。爱也是如此。即使在你的心中充满了爱,但是你的罪过却堵住了心灵的出口,爱根本无法表露出来。把堆积在你心灵上的垃圾清扫干净吧!这样你才有可能去爱所有的人类,甚至你所憎恶的人。《人生之道》第六章
17、(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托尔斯泰)
18、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19、列夫·托尔斯泰出身贵族,1岁半丧母,10岁丧父,他由家里的亲戚抚养成人。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期中考试不及格,第二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痴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对道德哲学发生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1847年4月为农民子弟兴办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1851年托尔斯泰和他的兄长前往高加索当兵。1852年他参加了一场战斗,表现勇敢,且发表了小说《童年》。
20、我记得,有一次她同柳博奇卡吵嘴,柳博奇卡管她叫傻丫头,她回答说:“不能人人都聪明,也该有傻的呀。”但是,她说“有时是要改变一些的”这个答复并不能使我满意,于是我继续追问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