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有名的一句话(前20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骂十多万将士没有一个像真男儿,都是胆小怕事之人。这句话是出自一个女诗人花蕊夫人的笔下,赵匡胤打过来的时候,后蜀孟昶不愿看到城中的百姓遭殃,便下令投降。花蕊夫人得知孟昶投降后,才大怒写诗责备,整首诗都蕴含着深深的亡国之痛,却没有表达出对赵宋朝廷的憎恨,反而是对蜀国将士的无能加以无情的讽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由此可见,孔子也是人,也是会生气的,生气了自然是想骂人的。但是,孔子的“其无后乎”这句话,可以说是在孔子一生骂人话里最狠的了。
5、每一个人物,风采不同,子路的直率,冉有的谨慎,公西华的少年风采,曾皙的洒脱、孔子的睿智。这些,都隐含在他们的“言”和“行”里,听言,能知其心,观行,能晓其人。
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7、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里仁》
8、“俟”的意思是等待,原壤蹲在地上等孔子过来,在孔夫子看来自然是十分气愤的,他不仅骂了一句“老了还不懂礼数就是贼”,还用手杖在他的腿上敲了一下,可见孔子也是个火爆的脾气。
9、我们今天的同学见面能干什么?喝酒、聊天、打屁。。。当然了,也挺乐的,但此乐非彼乐也。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感悟)如果钱是自己挣的,就是喝白水,吃白粥,心里也是舒坦的。
12、人生是一场旅程,既然有开始,就有结束。面对死亡我们不能像庄子一样鼓盆而歌,但是也应该接受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有空的时候,想想孔子这句话,会使我们更加珍惜生活。
13、我不相信孔子会说出这样不同情理的话。所以,一定是在理解上出了问题。
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后来,公冶长读完了孔子所给的书籍,就回到了曲阜。孔子认为孺子可教,就把侄女嫁给了他,公冶长也成为了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有说法是,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但这不确切,是把侄女嫁给了他,他是孔子的侄女婿。
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9、十四:第十四个态度就是天命
20、译文: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
孔子最有名的一句话(前40句)
1、冉有用矛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
2、冉有是第二个起来发言的人,在四个发言人中,不为最先,不为最后。时机把握得特别好,在发言时,他应该是对孔子进行了一番察言观色。对于第一个发言者子路的话,夫子的态度是“哂之”,这是一个非常不明朗的笑,冉有看在眼里,于是,他小心地收起了自己的野心。和子路不同,他的发言里到处都是减法:从六七十到五从仅仅“足民”而不谈礼乐,冉有的话是谦虚的,但谦虚中也有藏不住的野心。不过是大国和小国的区别。孔子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最后点评的时候说: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3、当道德成为某些人的武器时,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比如某些老人:
4、问题五:对弟子们的志,孔子的态度是什么?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年轻人要休息,老年人要跳舞,谁也没错,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土地的稀缺,如果有一块地专门供老年人跳舞,这件事是不是就能解决呢?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你睡你的觉,我跳我的舞,岂不痛快?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在他们的各不相同中,我们又读到了很多共同的东西。无论是风华正茂的公西华,还是年过半百的子路;无论是谨小慎微的冉有,还是潇洒出尘的曾皙,他们怀揣的都是一颗滚烫的救世之心,怀揣着重构人间秩序的理想,他们永远热情洋溢,并随时准备启程去为自己的理想奔忙。他们胸怀天下,他们希望强国富民,天下大治,他们的理想,不是一己的显达,不是一己的安稳。正是他们,开启了中国读书人兼济天下的追寻之路。
9、那么我们再重读《论语》中的这句话:“有朋自远方来”,是指有同学之人自远方而来。同学之人来了能干什么呢?自然是可以针对彼此所学进行深度的交流。这是相互提高非常好的机会,而共同提高之后所带来的喜悦那是外人所无法理解的。
10、比如,孔子提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就是说,做人要能够约束自己,时刻保持克制,一旦能做到这些,就是做到仁了。但是,这样说的孔子也有被气到不能“克”的时候。
11、⑤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18岁。
12、人生的短暂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深刻的体会。当年的豪言壮语,无病呻吟在死亡面前统统被剥了一个精光。无论是牛顿,还是爱因斯坦,秦始皇还是袁世凯,当面对死亡的时候,都成为神灵的崇拜者。乔布斯所说:“哪怕能够上天堂,大家还是愿意活下去,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即使鲁迅临终说出“一个都不饶恕”的话,但是他心里也清楚,这种饶恕与否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1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4、”子贡回答说:“孔子是靠温(平易温和)、良(为人善良)、恭(谦虚恭敬)、俭(生活俭朴)、让(处世礼让)的美德,获得当政者的尊重,让他有机会了解其政事,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15、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6、(译文)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17、三:第三个态度,叫“讷言敏行”,就是君子要“讷于言,敏于行”。
18、加我为好友吧!一起学习《论语》吧!
19、公冶长心里别提多懊悔,好说歹说,县令就是不信,把他押在了大牢里。
20、其实,他老人家是该说的时候说,人们就不讨厌他的话;该高兴的时候就笑,人们不讨厌他的笑;先尽义务而后索取,人们也不讨厌他的取。
孔子最有名的一句话(前60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问题二:四个弟子,一位老师,四位弟子的称呼用的是名还是字?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4、(译文)事情已经做了,就不用再提;已成事实,也不必再劝阻;过去的事情,再追问也没有必要。
5、这句好像很容易理解。有朋友从远方来了,当然是是件很高兴的事啦。不过,还是有那么一点疑问:这么一个简单的常识,为什么要收录在《论语》中呢?《论语》中很多话都蕴含着很深的道理,但这一句却显得有些肤浅。那么,是不是还是我们在理解上有什么偏差呢?
6、而且很多西方人,喜欢引用孔子的名言,这证明孔子的很多思想和言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止对古老的东方有巨大影响力。
7、“不迁怒”和“不二过”这两者之间是有着联系的。你做错一件事,是第一次“过”。首先你要知道“过”,知道“过”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过”是什么呢?“过”就是松懈,一个人一旦一松懈,就会犯错。“不二过”就意味着不懈,又重新觉醒,所以不懈就是继续觉醒的状态。因此,“不迁怒,不二过”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去努力修炼的方向。
8、(感悟)人生最要紧的,不是知道善的道理,而是马上采取善的行动。
9、我们学了大量的科学知识,造就了大量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的物质财富,却未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身心健康。大人们和孩子们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我们总以为他们应该很知足了,因为我们那么累,给了他们那么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10、因为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就非常缺少对人性上的认知,也缺乏对人性的尊重。这使我们在和别人沟通时,特别是跟孩子们沟通时显得不近人情、霸气十足。
11、过了一段时间,公冶长又听到小鸟们说:“公冶长,公冶长,西山顶上一只羊,你吃肉我喝汤。”
12、在当今社会人们认为这两句话是形容两种人,一种是小人,另一种是女人,这里指的是“小人”,意思是一些口是心非、诡计多端常常陷害别人的不义之人,而女人则是不好交流,不讲理、不好伺候等等,其实我们现代和古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相差盛大,当时是孔子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所说的,而被当家用来批评和讽刺他人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4、那现在回来看看,你能做得到吗?
15、过去的宽容、未来的包容和当下的从容
1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第二个叫“毋必”,没有什么是必须怎么着的。
18、在《山海经》中记载了许多部落以鸟为图腾,也有许多神话故事。
19、很抱歉,这个理解是错的,君子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么好当的。
2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最有名的一句话(前80句)
1、(译文):“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4、由于是豹眼故乡的人,豹眼多次拜访过他的一些古迹,听到一些他的传说。
5、即使不射箭也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这种要求有多变态。
6、十三:第十三个态度是不二过:
7、反过来,中国知道川普的人比西方知道孔子的人,恐怕要多的多。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可是他们是因为不知才会这样,所以不要跟他们生气。你学了那么久,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你的标准已经很高了,可是那么多的普通人,他们没有学这些道理,他们不会和你一样的想法,他们的境界很低,所以他们会让你看不惯,但你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这才是君子的境界。
10、解释一下此章中的两个字。阙,同缺,古代史官记史,遇到有疑问的地方便留缺不记,叫做阙文。亡,同无。译文如下:
11、城市治理迫切需要开门办公
12、多一份付出是明智,少一些无奈有益处!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4、细细品味,这话里除了气愤,更是有诅咒、厌恶和鄙视的感情在里面。可以说,孔子是用极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极为愤慨的感情,用语简洁而杀伤力巨大。
15、(译文):“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6、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7、(译文)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18、(译文)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19、孔子说:“我还记得史书中存疑的地方,‘有马者借人乘之,’今天没有了吧。”
20、谢邀。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被人们所重视像和认同,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所以被称为圣人。庄子就曾说孔子:博学拟圣。韩非子讲:仲尼,天下之圣人。至少战国未期,孔子是圣人的概念已经普遍流行了。
孔子最有名的一句话(前100句)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译文: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关于公冶长懂鸟语的故事,版本很多,豹眼所说是其一。公冶长懂鸟语,这事恐怕不假,信不信就由你了哈。
6、我评析说“有马者借人乘之”这句话很难懂,自汉代以来就没有统一定论,有人认为是传抄过程中误写进来的,有人解释为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而靠别人训练。我主张这是引用的阙文,不用翻译。
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8、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学长心想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不对,一年只有三季。”唉,您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这时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晕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老师。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响头。
9、(译文)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10、而且相对于古老而四分五裂的欧洲,北美大陆的美国人在思想上更为开放和兼容并包,例如,我上学时,在一个小城市的一所大学,有很多美国的大学的师生慕孔子的名来做交流,其中不乏一些美国名校,有的是老师带队组团而来,有的是跟同学朋友而来,但是大部分都是冲着孔子来的。而其他国家的学生就比较少见了。
11、文王和武王之道,并没有失落地下,而是一直在人间传播。贤者认准了文武之道大的方面,而不贤者只看到了其中的一些小道。
12、我在孔子老家曲阜听过一个故事,真的假的?我不知道,大家不妨先听听看,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他自豪的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13、在这章经文中,孔子说了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
14、“非曰能之,愿学焉”,年轻的公西华,是谦虚的、内敛的、沉稳的,但他的理想在庙堂之上,又是高远的。难怪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5、学一遍就够累的了,还要经常的复习,烦都烦死了,这要还能心情愉快,那一定是精神上出了问题!
1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7、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点文化的人也经常会说这句话,特别是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老师拿学生没有办法的时候常常会说这句话,其中的意思就是腐烂的木头已经不能进行雕刻了,比喻的是一个人的人品到了无法更正的地步,或者一件事到了无法挽回的局面。出于孔子口中,还有后半句是“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孔子一天在课堂中发现一学生没有来上课,而是在房间中睡大觉,于是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18、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编辑孔子(BC55一年9月二吧日―BC四漆9年四月一一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地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逗大祀地。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0、五:第五个态度是看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