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马革裹尸100句文案

admin 心情说说 2023-02-05 09:32

20段马革裹尸汇总

1、成语翻译dieonthebattlefield

2、马援披挂上阵,号为伏波将军,赶往越南平定叛乱,他带领将士沿海南进,开山铺路千百余公里,终于和逆贼一战而大破之,两个男人婆终于败走,交织遂平定了下来。

3、这一骑横冲直撞,街上行人、摊位纷纷避让,避让不及的就被骑上的一根鞭子抽飞,也不落的马革裹尸的下场。

4、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5、隗嚣作为军阀,手握重兵,称霸一方,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隗嚣就想争夺天下,便派马援先到成都公孙述那里,希望说服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马援和公孙述是老乡,觉得这件事情应该好办,于是就去了,本来想以老乡的名义谈谈,没成想,公孙述也是一个野心家,知道马援来此的目的,便整装上阵,兵甲同行,接待马援用的是王侯礼仪。马援一看,觉得公孙述真是一个井底之蛙,便回报隗嚣。隗嚣又让马援游说刘秀,马援一见到刘秀,就被其风度所倾倒,认为这才是天下之主。后来,隗嚣想起兵造反,马援百劝不听,便离开隗嚣,投奔了刘秀。(马援在兰州镇守大西北)(金城 兰州)

6、马革裹尸一词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初年名将马援,立志做个好男儿战死在边疆荒野,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现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主要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7、建武二十五年(49年),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平五溪蛮叛乱,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8、怕什么,最坏不过马革裹尸还!

9、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10、生非容易死非难,人命斯须薤露干。马革裹尸诚一快,男儿事业在征鞍。

11、“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代龚自珍《乙亥杂诗之一》.

12、革:皮革。指在战场上牺牲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作战,

13、伏波将军和马革裹尸是指马援,为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之父。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甚得器重。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14、出征前,很多亲友为马援送行,马援手捋长髯笑对众人曰:“我受汉廷厚恩,无以为报,就怕年龄紧迫,时日不多而老死家中,大丈夫理应效死疆场,以马革包裹着尸体归来,那才算千古幸事,今日老夫喜获出征机会,便死也甘心了,哈哈哈哈!”说完,率军扬长而去,兵马于第二年到达临乡时,蛮兵来攻,马援亲自带兵迎头痛击,杀得蛮兵大败,一战便斩首二千余人,马援挥鞭继续进攻,人马便逐渐深入蛮人腹地。

15、(马革裹尸)宋·苏轼:“誓将马革裹尸还,肯学班超苦儿女。”清·邵长蘅:“纵然马革裹尸还,九尺昂藏一男子。”

16、马革裹尸的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你们知道马革裹尸的典故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马革裹尸典故,供大家阅读!马革裹尸解析(注音)mǎgéguǒshī

17、点击箭头所指历史典故,关注历史典故,体会古人智慧。

18、此时,匈奴和乌桓又开始在边界闹事,马援刚从交趾回来就继续西进,平陵县的孟冀赶来劳军,马援对他说,现在匈奴和乌桓又开始骚扰北边,我请缨上阵,“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孟冀感慨万千,连说:“对!作为英雄就应该这样!”(马援病死南征途中又遭受谗言)光武帝建武23年,公元47年,马援已经垂垂老矣,这个时候,武陵南蛮子又开始聚众造反,马援请缨上阵,光武帝说,贤卿,你老了,就不要去了。马援说老臣还能披甲上马!于是跨上战马,豪气十足,光武帝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真是一个矍铄的老战士啊!而这次出征,将是马援人生的终点。

19、倪兄听我一言,再过些时日在下便要随军北伐,如若成功便是对大清江山的迎头重击,如果失败在下也只能马革裹尸。马革裹尸的经典造句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作为军人当以马革裹尸,报效国家!

20、临阵脱逃(línzhèntuōtáo)

40段马革裹尸汇总

1、战士是属于战场的,即使马革裹尸,我也在所不惜。马革裹尸的精彩造句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妨呢。

2、马革盛尸(mǎgéshèngshī)

3、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4、据《后汉书·马援列传》,有人曾对马援说:“将军得胜回朝,皇帝定会重赏,您这辈子算是圆满了!”马援却说:“大丈夫应战死沙场,用马皮裹着尸体回来埋葬!”这便是成语马革裹尸的由来,形容对战争的一种态度。

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但是谁不期望能够回去陪伴自己的父母妻儿呢,每当这时艾伦就觉得阵阵心痛。

6、以泽量尸(yǐzéliángshī)

7、(出自):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8、过了三年,马援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亲友们都高兴地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平时以有计谋出名,也向马援说了几句恭维话。不料马援听了,皱着眉头对他说:“我盼望先生能说些指教我的话。为什么先生也随波逐流,一味地对我说夸奖的话呢?”

9、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0、前面说到,西凉诸侯隗嚣在马援的相劝下,答应归降洛阳刘秀,并让马援护送自己的儿子隗恂先往洛阳充当人质,一行人到达后,被暂时安顿下来。或因当时战事吃紧,或因马援初来乍到,刘秀一时不敢大用降将,所以几个月下来,马援和随行人员一直被闲置,后来有些待烦了,马援便上书刘秀,请求带兵前往上林苑屯田,光武帝刘秀答应了。

11、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12、此战马援居功至首,光武帝刘秀赐他一个县的封赏,却被马援谦虚的拒绝了,他说:“当初伏波将军路博德开辟南越,那么大功劳也就得到几百户赏赐,我这点功劳实在不值一提,还请陛下继续让我建功立业!”

13、(裹尸还)唐·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需生入关。”

14、白话释义: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向东从此辞官策马奔赴天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15、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16、反义词:临阵脱逃扩展资料相关词汇分析:

17、父亲曾说过“誓死效死疆场,马革裹尸,绝不辗转床褥作亡国奴”,他做到了,我们只有坚持战斗到底,才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18、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相单程率众发动叛乱,光武帝派兵去征讨,结果全军覆没,急需再有人率军前往。光武帝考虑马援年纪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马援见没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说:我还能披甲骑马,请皇上让我带兵去吧。说罢,当场向光武帝表演了骑术。光武帝见他精神矍铄(jueshuo),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便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六十二岁的马援又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

19、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20、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60段马革裹尸汇总

1、马援回京时,正值近塞的乌桓前来骚扰,他不辞辛劳请求出战。乌桓属东胡系,与匈奴、中原王朝屡有交锋,建武二十一年马援仅是率三千骑兵来前线巡视,乌桓便怯战而退,还称愿为汉廷驻守边疆。

2、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3、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4、[典故出处]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5、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6、孟翼听了,深为马援豪迈的报国热情所感动,不禁真诚他说道:"将军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马援不说空话,在洛阳仅呆了一个多月,匈奴和乌桓又发起侵袭,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

7、东汉时期有个名将叫马援,他不但辅助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还带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为了给这位猛将嘉奖,刘秀赐予了他“伏波将军”的称号。伏波其命意为降伏波涛。

8、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9、他为国鞠躬尽瘁,燕然勒功,经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国家终于恢复治安,他真是死而后已啊,但他死后被人陷害,马革裹尸,真可惜。

10、马革裹尸是东汉的故事。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族。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之父。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甚得器重。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死后受人构陷,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汉章帝时平反,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加封至“忠显佑顺王”,位列“武庙七十二将”。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

11、(解释):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12、近义词:赴汤蹈火、战死沙场

13、意谓男子汉应当为国家战死在边疆的战场上,然后用战马的皮,包着尸体回来安葬。表现了保卫国家情愿战死的雄心壮志。马革:战马的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这句话是出自南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14、一旦修炼了就是楚家的战士,要守护家园,要与敌人斗武,稍有不慎就会马革裹尸,修炼的道路上有时候不是杀人就是被杀,现在你还要修炼吗?

15、《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他年过花甲之际,仍向光武帝请求出征交趾,并大义凛然地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16、战士在外出征阵亡埋在连绵不绝的青山,哪里不是可以埋葬占忠勇之士的地方呢?不用一定要返回家乡去埋葬。

17、《东观汉记·马援》:“(马)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后汉书·马援列传》亦载。

18、曾经年少爱追梦,大学不远不成行。也想马革裹尸还,英雄何处不青山。大学毕业许多年,浑浑噩噩到今天。终于决定要开店,证明来过人世间!开业有请,弹衣相迎!

19、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之一》,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

20、大丈夫应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岂能庸庸碌碌,寿终正寝?

80段马革裹尸汇总

1、这两句诗选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乙亥杂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青山是指万里河山,忠骨指为正义事业奋斗而英勇牺牲的忠诚将士的尸骨。何须,何必。革,皮革,用来包裹尸体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忠勇的将士壮烈牺牲后,在哪里牺牲就在哪里掩埋安葬,大好河山到处都可以成为烈士的安息之地,何必要用革裹尸用马驮着运回家乡安葬。表达了志士们以天下为己仼,以四海为家的旷达情怀。

2、毛主席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也表明了毛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敬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原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白话译文: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此诗出自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一》

3、马革裹尸的反义词:

4、(成语):马革裹尸(拼音):mǎgéguǒshī(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成语故事):

5、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马援受阻于壶头山(今湖南沅陵县城壶头山),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军中,应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6、清华校园一张海报,揭露“双减”真正本质

7、(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8、在征战的途中,马援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想走平坦但是遥远的的路,而决定走险阻但是非常近的路!结果,他们遇见了南蛮军,被堵死在了险处动弹不得。那个地方,瘟疫横生,炎热非常,老迈年高的马援将军没过多久,就病死在了军中。

9、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10、公元42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等人造反,声势浩大,刘秀以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军征讨,汉军长途跋涉赶到浪泊,一阵大杀大砍,打败叛军,敌众四散奔逃,次年,马援军肃清叛贼,并亲自斩杀二征,传首洛阳,朝廷加封马援为新息侯,厚加封赏,马援不为一己,全都拿出犒赏三军,一时欢声雷动。

11、志愿军战士勇敢作战,不畏牺牲,为了打败美国野心狼,即使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12、不言弃教会我们即使腹背受敌也要血战到底,即使马革裹尸也要不屈不挠,即使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战天下。

13、雄武之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14、捐躯疆场以泽量尸决一死战肝脑涂地赴汤蹈火马革盛尸战死沙场粉身碎骨

15、雄武之士,当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岂能苟且偷生?

16、he xu ma ge guo shi huan

17、后来,毛泽东主席的亲生儿子毛岸英同志不幸在朝鲜站场牺牲,彭德怀元帅请示毛泽东主席是否要把毛岸英尸体运回国内安葬,毛泽东主席说出的一句诗。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这里既表达了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18、qing shan chu chu mai zhong gu

19、这个时候,云阳令扶风县的朱勃,原来和马援交情很好,看见朝中大臣个个明哲保身,就挺身而出,只身为马援喊冤,光武帝这才平息了怒气。马援和皇帝有椒房之亲,因为马援的女儿就是后来汉明帝的夫人马皇后,所以汉明帝为了避嫌,让这个名将受了点委屈,没有进“云台二十八将”排行榜,也算是个遗憾。

20、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100段马革裹尸汇总

1、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

2、出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3、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4、即使腹背受敌也要血战到底,即使马革裹尸也要不屈不挠,即使兵挫地削也要重整旗鼓,征战天下。

5、因对汉室作出了非凡贡献,马援死后谥号“忠成”,被历代帝王所追捧。

6、(出自):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7、出自东汉初的名将马援,英勇善战为东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又率兵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为国奉献。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8、在这个以儒修行的世界,文弱书生以才气驰骋天下;沙场浴血,马革裹尸。

9、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10、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并不是锋芒毕露的他凭借着一腔热血毅然抛弃了一切去追随自己的信仰,宁肯马革裹尸也不愿回头。

11、孟翼听了很尴尬,一时不知如何应对才好。马援见他不说话,继续说道:“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那么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却也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赏过于功,我怎么能长久保持下去呢?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马援见他还是不说话,便继续说下去道:“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战,提出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12、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是马革裹尸的战场。(杨振宁《邓稼先》,人教版初一下语文课本第11课)

13、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14、抗日战争时期,不少英烈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而马革裹尸。

15、“马革裹尸”的原义是死于战场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英勇作战;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也作“裹尸马革”。

16、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归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17、在东汉时代,原来汉武帝设置的西域督护府早已名存实亡,整个西北地区又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那些雄起的少数民族有羌、羯、羝、鲜卑、匈奴和乌桓。趁着天下大乱,羌族也牛逼了一把,攻占了武威、张掖和金城(现在的兰州市),马援和马成起兵征讨,羌族一败涂地,东汉便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天水、陇西和扶风三个郡。

18、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又有妨呢。

19、公元48年,南方武陵蛮人暴乱,汉廷派武威将军刘尚率军平叛,不想汉军轻敌冒进,遭遇埋伏全军覆没。刘秀闻讯大惊失色,这一年马援62岁,听说后主动请命南征,可刘秀念他年岁已高,戎马倥偬,难免有失,一时犹豫不决。马援看出刘秀的顾虑,便在刘秀面前飞身上马,手持兵刃来回驰骋,其神情矍铄,目光如电,刘秀见他须发飘飘,神采飞扬,豪气未减当年,不由笑道:“这老头真是精神!”于是,下旨派马援统率大军远征武陵。

20、[典故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