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帝王寓意的字
1、◆ ◆ ◆
2、周,郭威建立。郭威自认为周代虢叔的后裔,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3、嘉:嘉字的含义较多,主要有善美赞许表扬吉庆幸福欢乐等。由于嘉的含义都非常好的,因此多用在人名中。
4、(五代的国号规律是越来越早,从唐、晋、汉、粱再上溯到周代,复古时代的潮流)
5、唐 朝
6、·冕·瑁·恾·銮·箓·瑬·屋·娲·舜·谥·禅·翣·瑞·寝·霈·喾·纪·耤·稷·驾·緷·妃·妃·封·驸·黼·禘·册·禅·朝·宸·敕·罼
7、皇辟:帝王的别称。《隋书·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8、君王:对帝王的称呼。《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9、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公主诸苴言《 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 而中道崩殂。”
10、先主:对开国君主的称呼。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先圣王:古代的贤明君主。
11、汉 朝
12、隋 朝
13、一副春联,两个错字,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又让网友“尴尬”了!
14、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15、刘邦本来打算先进入关中做关中王,但在项羽的压力下被迫放弃,被改封在汉中郡和巴蜀地区做汉王。刘邦心里感到很憋屈,认为自己成果的果实被项羽夺走了,如今只能做山沟里的诸侯王。但根据萧何等人的解释:“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这就是说汉这个国号象征上天银河,有天意护佑,这种全新的解释为刘邦统一全国提供了一种文化上的优势地位。胡阿祥教授在国号研究中特别指出汉在古代是一个美好的字眼,“汉,漾也”。汉水的上源是水量较小的漾水,寓意盛大。后来汉朝果然开疆拓土,声望远播,成为了我们国家主体民族的名称。
16、大明
17、三 国
18、圣、圣主、圣明主、圣上、圣君、圣明、明哲:都是对皇帝的尊称。
19、《辽朝国号考释》,刘浦江,《历史研究》2001年06期
20、今上:对当时帝王的称呼。有时也称当今。
二、带有帝王寓意的字取名
1、君王:对帝王的称呼。《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2、◆ ◆ ◆
3、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了更有趣的看法,胡阿祥先生认为在甲骨文里的“夏”是一只蝉的模样,在古人看来,蝉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这从考古中出土的玉蝉就可看出。古人可能注意到了蛹——蝉——蛹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他们认为不断地周期性变化象征着生命的周而复始。
4、国家:自东汉始,常用国家代表皇帝。《资治通鉴》记载晋惠帝元康元年“今内外阻隔,不知国家所在。”注曰:“国家谓天子。自东汉以来皆然。”
5、吴越,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以封爵为国号。
6、元首:君主。
7、国主:国君、国王。
8、周,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宇文觉在废除西魏恭帝的帝位后,以封爵为国号。联系到北周官制的改革学习古制,也与周的命名有一定关系。
9、大元
10、承:承字的本义是捧着,托着。此外,承字还有顺承,接受,继承等含义。取名用承字,则一般取继承接续等义。
11、再说十国
12、齐,来源于高欢的爵位齐王,是北魏皇帝的封赐。为了区分一般称为北齐或高齐。
13、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14、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称号。如,三皇五帝。
15、◆ ◆ ◆
16、皇辟:帝王的别称。《隋书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17、◆ ◆ ◆
18、宋,创建者刘裕的祖籍在彭城,古代是宋国地盘。刘裕后来接受了宋王封号,取宋为国号。史学家为了与南北宋的宋相区分,所以称刘裕建立的宋为刘宋。
19、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2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三、有帝王之意的字
1、楚,907年后梁建立,马殷主动向中央称臣,被封为楚王,以封爵为国号。
2、启博:博,博大、启明,启,东方天空的金星,寓意为博学多才,前途光明。
3、他称:皇上、陛下、万岁、上、天子、圣上、君王、主上、主公、皇爷、朝廷、乘舆、宅上;
4、前蜀,创立者王建以唐封的蜀王爵位为国号,为“大蜀”。
5、大行、大行皇帝:对初死皇帝的讳称。
6、后王:古代君主的称呼。后王:当今之王。
7、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
8、◆ ◆ ◆
9、绍玮:绍祖明德,质美福泽;绍先祖之德,而兴后世之业。
10、周 朝
11、◆ ◆ ◆
12、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13、各位师友您认为呢?欢迎到文章最后面留言板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哦!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称呼。先正:先代君长,已故的帝王。先皇:前代帝王的称呼。
15、◆ ◆ ◆
16、先说五代:
17、驾、大驾、车驾、御驾、圣驾、尊驾:原为帝王车乘的总称,后来常用为帝王的代称。《旧唐书.宦官传》:“车驾频致播迁,朝廷渐加微弱,原其祸作,始自中人。”
18、尊号: 尊号,是尊崇帝王之称号,有的在死后评定,也有在生前议的。 尊号一般很长,因为大臣们会尽量把好的词语都往皇帝身上加,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宋太祖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19、新 朝
20、如此众多的朝代名是中国历史的宝贵财富,但你知道这么多王朝的国号都是什么含义呢?
四、象征着帝王的字
1、齐,创建者萧道成本是刘宋将领,后依靠军功逐步掌握大权。在宋元徽五年(477年),萧道成立刘准继位,被封齐王。公元479年,萧道成迫使宋顺帝刘准禅位,灭宋建齐(这位宋顺帝就是说愿生生世世不生在帝王家的皇帝)。也有说法称齐源于谶纬之说,民间有谶歌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刘宋”。
2、现简单作一解释,以供大家了解参考。
3、少主:年轻的皇帝;
4、夏 朝
5、宋:赵匡胤被后周恭帝任命为归德军节度使,驻扎在宋州,所以以宋为国号,表明赵匡胤发迹的地方。
6、南汉,刘龑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刘龑以汉朝刘氏后裔自视,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
7、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三国志蜀志法正传》: "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8、夏:建国时以夏州命国号为“大夏”,因为地在北宋西边,故宋人称西夏。
9、晋 朝
10、素王:远古帝王的称呼。道家称有帝王之德而不必居帝王之位者为素王。儒家称孔子为素王。
11、甲骨文‘周’字的写法像“田”的形状,相传周人的始祖后稷就是管理农业的官员,周朝国号的含义与周人重视农业有很深的渊源。或许也与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徙到周原有很深的关系。
12、年号:
13、 中国古代帝王为表示在位的年数而确立的名号,称为年号由武帝最先采用,用以纪年。 在古代皇帝和大臣的心目中,确定什么样的年号纪年,是一件非常重大而神圣的事情。改朝换代以后,新的皇帝即位,需要重定正朔,以显示奉天承运,上顺天道,下合人意,而重新确定年号纪年,正是奉正朔的一种表示。 比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康熙”是清圣祖的年代,当时的纪年也就为“贞观元年”、“康熙五十年”等。
14、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资治通鉴》卷二-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
15、荆南(南平),分别以后梁和后唐所封爵位荆南节度使、南平王作为国号。
16、唐,因为李存勖认为自己中兴唐朝,所以并没有以自己的封爵晋王作为国号,史称后唐。
17、寡君:人臣对别国称自己国家君主的谦词。
18、《中国历代王朝的国号解析》
19、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被封随国公,杨坚后来承袭了这个爵位,但因为随有走的含义,所以改为了隋。
20、陛下:秦以后专称皇帝为陛下。
五、有帝王寓意的字音ling
1、国王:君主或帝王的称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汉至明一直沿用。
2、《说大朝:元朝建号前的蒙古的汉文国号》
3、宋辽夏金
4、世主:国君。
5、孤、寡、孤寡、寡人、不彀:古代王侯的自称的谦词
6、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资治通鉴》卷二一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7、◆ ◆ ◆
8、书法入门与否,就看你“临帖”到不到位,大部分人都搞错了
9、秦 朝
10、日本学者市村瓒次郎则认为可能是清和金的发音相近,将原金国号改为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
11、上皇:上古的帝王。郑玄:
12、如果说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是以古代的袭称有关,而晋朝的国号则是大不一样。不少研究者认为晋的国号有浓厚的谶纬色彩,和东汉末年以来流行的一句“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有关。“晋”字,是上进、晋升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时的司马昭由“高都公”变成“晋公”,地位更高了。这样一来,“晋”既符合“代汉者当涂高”的神秘预言,又符合司马氏的籍贯封地。“司马昭以晋为国号,司马炎以晋为新王朝的国号,其实隐含了以晋朝继承汉朝、而不承认汉魏禅让的心态。
13、推荐阅读
14、·祖宗成法·祖宗法度·左辅右弼·宗庙社稷·祝哽祝噎·祝鲠祝噎·祝鲠祝饐·祝僇祝鲠·祝咽祝哽·朝奏暮召·朝奏夕召·与民更始·膺箓受图·阴服微行·一日万几·尧趋舜步·先斩后奏·无私之光·文子文孙·王佐之才·推轮捧毂·天与人归·天高日远·三宫六院·三顾草庐·狩岳巡方·视民如子·视人如子·圣神文武·神功圣化·齐王舍牛·捧毂推轮·茅庐三顾·龙雏凤种·龙飞凤翔·龙楼凤阁·龙楼凤阙·龙去鼎湖·龙行虎变·龙行虎步·龙颜凤姿·九间朝殿·九间大殿·九五之尊·决胜庙堂·君辱臣死·虎步龙行·涣发大号·涣汗大号·宫车晏驾·孤家寡人·冠冕堂皇·贵不可言·飞龙在天·凤附龙攀·凤子龙孙·东征西怨·鼎成龙去·鼎成龙升·鼎湖龙去·帝王将相·丹书铁契·丹书铁券·赐茅授土·传圭袭组·出震继离·称孤道寡·长辔远御·草庐三顾·长驾远驭·不迁之庙·补过拾遗·稗官野史·爱国如家
15、吴,以创立者杨兴密所封吴王爵位为国号。
16、◆ ◆ ◆
17、后蜀,创立者孟知祥建立,国号蜀,为与蜀汉、前蜀区分史称后蜀。
18、县官:在汉代,常用县官作为皇帝的别称。真正意义上的一县的长官,则称为县令长,不称县官。《汉书·霍光传》:“县官非我家将军,不得至是。”注引如淳曰:“县官谓天子。”
19、西汉末年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自然灾害不断,蓄奴问题也很突出,国家统治面临危机。很多儒生根据谶纬学说和天人感应的看法认为应当异姓为帝王。权臣王莽借机夺权篡位,实施改革,美其名为新政。所以新朝的国号实际寓意与前朝不同,天运重开的意味。(只不过王莽改革很多更像是机械的复古。)
20、大君:古时天子的别称。
六、有帝王寓意的字
1、辽:辽的国号变迁很复杂。最初耶律阿保机建立国号为大契丹,后来似乎并行过双重国号大契丹和大辽;辽圣宗时期又改国号为大契丹;辽道宗时期再次复国号“大辽”。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3、◆ ◆ ◆
4、大清
5、北汉,北汉的开国之君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任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
6、梁,创立者为萧衍。因萧衍在齐的封爵为梁王,以此定为国号,国号大梁。史学家为区分也称其为南梁、萧梁。
7、元后:对天子或君主的称呼。后世又称帝王嫡妻为元后。
8、 中国古代帝王名号很复杂,一般除姓名字号外,还有庙号、年号、谥号、尊号、陵号等等。
9、君:君主、天子。君王:对帝王的称呼。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
10、谥号: 谥号,乃帝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或褒或贬而评定之称号,通常称某皇(王)某帝;谥号一般是由一些固定的,有一定内涵的字用来评价死者的功过。 比如,有经纬天地的称为文,例如隋文帝;有威强睿德的称为武,例如汉武帝;好内远礼称为炀,例如隋炀帝.恭仁短折的称为哀,例如金哀帝。
11、皇辟:帝王的别称。《隋书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12、根据顾颉刚先生的研究,秦人最早是生活在东方的部族,和商人关系友好。后来武王伐纣时因为站错了队伍被周人惩罚,举族西迁,秦人于是在今天甘肃天水一带繁衍定居下来。从甲骨文字形来看“秦”字为禾草的样子,禾草在古代是饲养马匹的重要饲料,反映了秦人祖先擅长养马的真实历史。
13、想不到,一幅艳俗的画挂到了人民大会堂,还是名家手笔
14、粱,建立者朱温本来追随黄巢叛乱,后投降唐朝成为地方藩镇,即宣武军节度使。老巢在汴梁一带,古为梁国地,后被唐朝封为梁王,以此得国号。一般为了区分称为后梁。
15、主君:国君的别称。《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
16、南朝:
17、陵号: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名号,称为陵号。与谥法相近,身后由臣子议定。陵号,由历代皇帝的陵墓而得名,如汉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的乾陵,明代的十三陵等等。
18、大庭:传说上古帝王的名称。
19、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的国号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如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所说的和吃菜事魔的明教有关,而是与佛教里的白莲教密切相关。根据胡阿祥等学者的研究,朱元璋自比为佛教的明王,所以用“大明”为国号。朱元璋本来就是白莲教徒,而白莲教是崇奉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就是明王。元末白莲教宣扬“弥陀出世”的教义,而“弥陀出世”也就是“明王出世”。明王出世就是要拯救乱世苍生,重建稳定祥和的秩序的。
20、三国里蜀国的国号是汉,蜀国是魏国对它的贬称,也称为蜀汉;吴国是根据孙权的封爵吴国公和江东故地的地理名称而得名,也称为孙吴;魏国则是取自曹操所封的魏国得名,曹丕袭之,史称曹魏。
1、社君:对幼主的称呼;
2、至于大元的国号则取自《易经》。在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颁发建国号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这样的与众不同的国号也显示出蒙古人希望获取中原正统文化的企图,但同时也与大蒙古国、大朝的前国号一脉相承,体现出鲜明的蒙古民族特色。
3、上:在上者,有时特指君主、帝王。
4、景:景字的本义是指亮光或日光。又引申指景象或风物,以及表示大或仰慕之义。
5、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6、峻辰:高深渊博,繁盛无垠;稳重康泰,岿然平安。
7、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建议“朕”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取“天下皆朕、皇权独尊”之义。严格来说,除非僭越或者中国处于分裂时期,否则东亚汉文化圈只有一个皇帝——中国天子,只有一人能自称“朕”。
8、山水画学习中的3大雷区,你踩了几个?
9、素王:远古帝王的称和竖呼;
10、元君:善良的君主。
11、天子:“天子”一词的出现,早于皇帝制度的产生。君天下者以天子自居,故称天子。皇帝制度产生后,皇帝也称天子,但为他称。董仲舒《春秋繁露》云:“德侔天地者称皇帝,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